当前位置:小说BT吧>都市言情>超级程序> 第二八三章 理性的生命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八三章 理性的生命观(1 / 2)

超级程序 良炎140323122437734 更新时间 2022-09-02

 否定人的自性自有却迷恋于大而化之枯燥条文式的说教已经受到人们普遍厌弃。中文为了建立有关生命意义的程序化模式,吴为在继续思索。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感觉到的生存生命意义,其特性是实在的有形的片断的,具有明确的时空边界,是可以度量的,因此也是暂时的。我们对于生命意义的认识理解实现通常也是以这些暂时的东西为载体。如果说超越,也只是在较低级水平上实现之后自觉地向较高级水平的努力。这种对生命意义的认识理解,局限于暂时性的理解,因此存有程度上的差别,呈现为水平级次的差别。时间会改变一切。感觉会随时间推移而改变。吴为从自己的切身经验中体会到,现实中的高峰体验,也是暂时的易逝的有限的,因而伴随而来的全部感觉都会消失。如果我们为这样一种朴素直白的生命观所左右,就会陷入一种周期性的获得与失落的循环之中,只有关于生命的纯精神性的理解,超越一切暂时性理解的意识,才会接近或达到对生命意义的永恒性固定性的理解,获得纯精神性的生命意识。

生命的终极意义在于过程,在于不断变化之中,是一串连续状态,而把生命的意义寄托于任何某个具体阶段具体形式都是不可靠的,都会被时间的流逝轻而易举地摧毁。这就是生命的规律,生命的必然性。我们面对这种规律这种必然,不应该受制于此,成为生命的奴仆,而是从容面对这种规律性必然性,树立与生命全过程相适应的生存意识生存理念。努力提升生命全程的意义。

生存意识是一个面向现实的具有动态性开放性的系统。时下流行的健康意识实则是珍惜存在珍惜生命的反映,存在就是意义,呼吁人们自珍自爱。是生存意识在普遍意义上得到肯定,是对生存生命的自我保护意识。是社会意识向个体个性层次的回归回返。这种变化是否会导致出内向封闭低落保守狭隘消极的个人主义或极端的利己主义?开放的市场经济会有效克服避免生命的自我保护意识滑向低级原始的个人主义。叔本华的生存空虚说认为,人的生存无价值,生存的本质是以不断运动作为其形式,人生是受需求和迷幻所支使的活动,人生未达目的产生的烦恼是造成人生空虚的原因。仅仅把人的生存看作是由若干连续的点或片段所组成固然有其合理性,但若由此得出人生空虚的悲观主义结论则是反社会反历史的,甚至是荒谬的。生存空虚说并不是去指引人们珍惜组成人生的每一个点,从而不断丰富拓展人生的意义。生存意识问题的提出实质是提醒人们关注人的生存问题。尤其是民间大众的生存问题。这里可以选择多种多样的方式,诸如使人无知灭欲而获得解脱;教育自救;消除产生贫困痛苦的制度性社会性根源;实行普遍的社会救助等等。现代文明的进步排除了第一种选择。由生命的自我保护意识可能衍生出若干种路向:回返于内向的死寂状态;寻求超凡脱俗的精神超越,以摆脱人生的喜乐哀愁;在现实中寻求财富的占有以提供生存发展的条件。我们考察的路向是现实的发展可能。市场机制会强制引发生存意识成为开放的不断进行深度拓展的精神系统,从而使生命的意义得到不断丰富拓展升华。

吴为提出的生存意识框架是:根据人的心灵活动人的生存感受所具有的对己对人对事对情境的一对一的特点和所谓个性化散在化的意境,怀有一种有关如何解释生存意识赋予生存活动以智慧性的理念,面对历史和现实给我们提供的不断演化的全景式人的生存景观,从生存意识解析这一特定的视角,提供一幅人的生存景观图景。现实生存模式的多样性和多变性,不可能建立起统一的解释模式,包罗万象的令人信服的解释模式是不存在的。宗教是以人神之间的矛盾作为其主线结构。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内圣与天道为主线,吴为提出的思想结构也采取二元对峙的形式,以人与其生存状态的紧张为主线。展开其框架结构,以生存意识的拓展为主要内容,通过心灵进化个性健全和奋争拼搏的途径,以求达到人与其生存状态的和谐统一。

吴为从孔子回答学生问题的两句话中感受到了一种人的生存观念一种人生的意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对于任何事物,懂得它的人不如喜好它的人,喜好它的人不如以驾驭它为快乐的人。由此,他推展出人生意义的基本思路:

见之不如知之知之不如释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