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都市言情>重生别浪> 第一百九十八章 两大泰山北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九十八章 两大泰山北斗(2 / 2)

重生别浪 上官东煮 更新时间 2022-09-20

“愿闻高见。”张宗谋饶有兴趣问,毕竟李为峰名下好几家企业,而且都做得不错。

“一是择人任事,狮子统率一群羊,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合适的岗位合适的人。”李为峰侃侃道,“比如我旗下的橙心娱乐,聘请黄沾先生做董事长,我的山海连锁美食,董事长是蔡岚先生……”

“精辟!”张宗谋脱口赞道。

“第二是财务制度,我强调的是财务制度,财务必须收支透明,经营管理者的年薪分红,跟经营效益各项指标挂钩,摆在明处,财务副总向投资人负责,由投资人委任。”

“嗯,这是西方股份制公司的要求,我们台积电也会上市,必须参照这个。”张宗谋深以为然。

“第三是内部控制,梳理企业业务流程,寻找风险点,设置a,b角岗位,相互制约监督,否则树大有枯枝,做事业就变成谋私利了。”李为峰语气淡淡道,“香江百富勤虽然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但董事长一言堂,缺乏内控监督,一旦遇见日岛这样的金融危机,就会倒下。”

李为峰话里的意思是敲打张宗谋,这位可是独裁型的人物,虽然他运气好,前世把联发电子曹兴成打败,荣登半导体代工王的宝座,也是因为1997年10月,联发电子毁于一场由人为疏忽导致的火灾。

如果跟张宗谋谈不拢,李为峰就转为对台积电财务投资,全力去扶持湾湾半导体双雄曹兴成,那位对大陆更加友好。

曹业内几乎所有人都尊张宗谋为“半导体代工之父”,但有一个人却对此嗤之以鼻,他就是台联电的前董事长曹兴成。

在曹兴成看来,芯片代工是自己的创意,张宗谋只是个“剽窃者”。他曾对外公开表示这一说法,但张宗谋从未就此作出回应。

曹兴成和张宗谋并称湾湾半导体产业的两大泰山北斗,但两人却是不折不扣的“冤家”。双方的缠斗绵延超过20年,几乎贯穿了湾湾it产业的整个发展史。

以高分考取台湾大学电机系,曹兴成随后于台北交通大学管理科学研究所攻读硕士。他的第一份工作是湾湾“经济部”的公务员,因为表现出色,没多久他就被点名,进入新成立的湾湾工业研究院,并从小研究员一路高升至电子所副所长。

工研院时期,曹兴成的脑子就出了名的好使,人送外号“点子王”。他也非常擅于同事关系,《龙门客栈》大火时,下属给他起了个外号“曹公公”,曹兴成对此不以为意,欣然接受。

九十年代,正是台积电和台联电角逐“代工王”的核心时间点,但形势一片大好之际,雄心勃勃的曹兴成却一头撞上了“人祸”。

1997年8月,联电旗下的联瑞开始试产,第二个月产能便冲到了3万片。

10月,联电管理层公开表示:两年内一定能干掉台积电。

但说完这话刚两天,一场由人为疏忽导致的火灾直接烧掉了联瑞的厂房,不仅工厂的百亿新台币投资化为乌有、已经收到的20亿订单泡汤,还导致客户的大量流失。

这场大火,被普遍认为是湾湾企业界火灾受损最严重的一次,联电为此付出了超过100亿新台币的直接赔偿,其他损失更是难以概算。

真是时来天地皆助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眼看就要超越台积电的节骨眼上,曹兴成第一次体会到了深深的无力感。

但就在外界认为联电即将因此一蹶不振时,曹兴成却展现了他的不折不挠。1999年,他突然宣布合并旗下4家半导体代工厂,与联电“五合一”整体经营。此举引发联电股价大涨,客户也闻风而至。合并后的联电,产值仅次于英特尔和台积电,成为世界第三大半导体公司,市值则居全球产业第四。

而台积电这边也毫不示弱,“强行”并购了世大积体电路公司,以应对联电的气势汹汹。

火灾之难逐渐趋于平静,两家企业继续在规模和产能上你追我赶,技术也突飞猛进。

联电展现出了非常强的研发实力,比如他们是第一家导入铜制程产出晶圆、生产12英寸晶圆、产出业界第一个65纳米制程芯片的公司。

彻底转型、浴火重生后的强势表现,令曹兴成名利双收。2001年,他被评选为未来最有可能引领湾湾科技的三人之一,联电则被认为是最值得长期投资的企业。

后来又因为投资大陆,脾气率直,口无遮拦,让他提前退休。

不像张宗谋,还曾讥讽大陆清北培养出那么多学霸,连芯片都做不出来,每年还要花3000亿美金进口,远超石油进口。

如果谈不拢,李为峰到时候就等台积电上市,直接购买股票就行了,何况台积电股价真正起飞,还是在2008年以后,之前一直在努力爬坡。

李为峰投资的是赛道,又不是只有台积电一家。

所以坂本信雄确实小看了李为峰,以后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张宗谋感觉李为峰提出的三条管理要求太严了,他这个董事长做事还受约束,有些犹豫,弱弱地问:“李先生,你准备投资台积电多少资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