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章(2 / 2)

她的父亲来看她时,又一次提醒她:“思瑶,你为什么不考虑离开这一切呢?不要在乎外界的目光!我只想你快乐!”

黄思瑶有些茫然,她没有说是或者不是,因为她不知道该点头还是摇头。

~~~~~

那年冬天,杜万成来这儿住了几天。他是个年轻的小说家,也是一位跨界的新晋导演,他靠他的画面酷炫,辛辣讽刺的电影在国内外名声大噪。

曾经有段时间,他因为他的畅销小说和“先锋”电影,而在北京的娱乐圈受到热烈欢迎,他甚至被誉为中国电影未来的希望。

可是这种热度没有维持多久,人们渐渐地明白了,这个大学辍学的街头混混完全是在用烂电影糊弄众人,是用拙劣的手段在人们的腰包里面偷钱,于是激起了人们潮水般的谩骂。

杜万成变成人们最不想提起的名字。他在文艺圈和影视圈被人们碎尸万段,扔进了狗屎堆里面。

尽管如此,杜万成仍像个成功人士那样仪表堂堂地出没各种颁奖晚会,甚至偶尔还能客串综艺节目的嘉宾,毕竟,参差不齐的综艺节目太多了,太遭人烦了。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

张海飞邀请这个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是正当他的事业最低谷的时候。杜万成在微博仍然拥有几百万粉丝,虽然不知道那些粉丝的真假。

作为一个一个被社会孤立的人,当他被娱乐圈也好,互联网也好,鄙夷的关键时刻,能够被邀请到著名小说家的乡下家里来,他无疑会心存感激。

既然这样,那么杜万成肯定会在北京那边给张海飞带来“好处”。毕竟,张海飞的名气主要还是在网上,在线下,特别是在华人娱乐中心——北京,他的影响力还是远远不够的。

一个小说家真正被人谈论,尤其是在北京的文艺圈被人谈起,是可以赫然成名的,那成就感是爆棚的。

那里明星大腕众多,大学教授众多,只要成为热门话题,成名绝不是什么问题。张海飞是个前程远大的人。而且显而易见,他有着一心追求名声的本能。

最后,杜万成在一部电影里把张海飞描写得励志,他简直成了一位大众英雄。直到他发觉自己被搞得很可笑的时候为止。

黄思瑶对张海飞这种盲目的、迫切的、沽名钓誉般的天性感到有些惊讶。毕竟,他本质是一个胆小的人。

他要在那个感到不自在、惧怕的世界里成名,成为一个作家,一个一流的现代作家!

她从女人细腻的观察中意识到,其实艺术家们都是自我吹捧,竭力来兜售自己的作品的。

有时候,自我吹嘘往往比作品本身更加重要,而可怜的读者和观众呢,则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愚弄。

而张海飞却发现了各种各样的新的扬名方式。他把各类人物都请到农场来,也不至于降低身份。农场变成了他的名利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