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番斟酌,吴三桂最终还是答应,让灾民当中的青壮年留下来治理黄河。</p>
黄河是华夏的母亲河,滋润了中原大地,养活了中原百姓。可是随着人类活动,黄河中上游植被遭到破坏,尤其是黄土高原气候变得干燥,森林被破坏,每年都有大量的泥沙涌入黄河,导致下游河床上升,逐渐变成地上悬河。</p>
对于黄河下游的老百姓来讲,他们对黄河是又爱又恨,黄河给他们提供了灌溉农田和饮用是水源,滋润了大地,可是一千多年来,黄河多次决堤,甚至夺淮入海。每当黄河决堤,都给下游百姓带来深厚的灾难。</p>
王羽已经制定好了治理黄河的方案,利用灾民当中的青壮年治理黄河,若是吴三桂横加阻拦的话,那么吴三桂就会彻底失去人心。</p>
当黄锡衮把王羽同宋士意等人制定好的黄河治理方案和图表递给吴三桂过目的时候,吴三桂和刘玄初等人看了之后,目瞪口呆。过了半晌,吴三桂才感叹道:“若是这个计划可以实施下去,黄河从此不再是灾河!”</p>
方光琛和汪士荣接过图一看,只见这黄河治理计划是,首先加高加宽河堤,这倒没什么,谁都可以想得到这一点。可是问题在于,大禹治水的时候都懂得,治理河流不是堵,而是要疏。要如何疏通黄河的水呢?宋士意等人想出的办法就是,加高加宽河堤之后,在河堤外面再修建一条河堤,两条河堤之间距离一里多到两里多地。</p>
双河堤计划,不仅仅是为了把黄河水束缚住,而是起到一定的疏导作用。</p>
在内外河堤之间一些地方垫高了,种上防护林。因为挖土垫高,所以在两条河堤之间有些地方就被挖深了,变成蓄水池。内河堤上挖掘一些导流涵道,把河水引入蓄水池,多重蓄水池成阶梯分布,泥沙逐渐沉淀下来,最后变成清水储存在最外层的蓄水池中。那些蓄水池同水渠连接,以水渠把水送到需要的地方灌溉农田。</p>
第一道蓄水池内的泥沙会逐渐沉淀下来,每隔一段时间,对泥沙进行清理,挖掘出来的泥沙对两道河堤之间的空地进行填高,填高的地方可以种植果树。</p>
为了防止洪水的破坏,在一些河段的河堤上还修建了泄洪口,平日里关闭闸门。洪水到来的时候,打开闸门,把河水引入专门挖掘的人工河内,再把洪水引入梁山泊和黄河两岸的系列湖泊内。</p>
“巧夺天工啊!”汪士荣感叹一声,“如此治河,洪水来了有地方排放,平时还能利用河水灌溉农田。黄河中游时常暴雨,河水泛滥,下游干旱。如此一来,泛滥的洪水都被引入蓄水池,化害为利,造福下游百姓!”</p>
宋士意等人提出的治理黄河方案,这个治理计划一旦完工之后,黄河就变成了后世六七十年代以后的黄河,黄河从此不再决堤,被牢牢的束缚在原来的河道中,双层河堤之间的土地也变成果树林和良田,河水灌溉下游农田。</p>
走过京沪铁路黄河大桥,京九铁路黄河大桥的人们都知道,火车在距离黄河还很远的时候就已经爬上大堤,驶过大堤之后,是外堤和内堤之间的一块空旷地,火车在桥梁上驶过,下面是成片的农田和果树林,通过两道河堤之间的空旷地之后,才正式进入黄河河面,火车轰鸣着驶过大铁桥,横跨黄河南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