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二年正月,我这么简简单单的成为郡王了?”
赵构看着母亲手中的圣旨,还是有些不太相信,他这么简简单单的就封为郡王,还是广平郡王。愣了半晌,赵构呆如木鸡的傻愣着跪在原地,神情恍惚,心里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按照历史轨迹,赵构也是这个时候成为郡王,也没有多做解释,只言片语的一笔带过,情不自禁的想道:“难道加封郡王就这么简单?”
实际上,这一切并非赵构想得那么简单。若非他有感而发,吟诵一篇诗句,恰逢其会宋徽宗赵佶听见,也不会得到赵佶的喜爱。虽然赵构出生天有异象,宋徽宗赵佶对他也是疼爱有加,也不会如此简单地加封郡王,还未满周岁的情况。
既然赵构被封为广平郡王,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性格,他也没有过多的纠结,仍然如同昔日一样在历史书中找寻救国之法。最后,赵构更是查找了各个朝代的行政之法,期许能够找到救国之法。
时光飞逝,赵构的年龄也有三岁了。如今的赵构早已将各朝代的史书翻遍了,又博览群书,依旧是一无所获,唯一收获到的是知识增长了不少,以及对历史中的一些明君圣主的评价,比之后世流传的书籍要好很多。
历史上出现了数次书籍灾难,首次是发生在秦朝,最后几次全部都发生在清朝时期。虽然康乾盛世,也让一些文学名著,史书记载等全部都焚毁了。故而,后世流传的书籍并不全。因此,赵构也算是意料之外的收获。
大观三年,即公元1110年。宋徽宗赵佶在登基前几年政治举措还算是一位明君,自从蔡京从右相升为左相后,又深受赵佶的宠信。在蔡京的劝说下,宋徽宗赵佶的政绩开始出现混乱的局面,不理朝政,终日沉迷于书画之中,还自得其乐。
年仅三岁的赵构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一切他都无法改变什么,势单力薄。毕竟,他只不过是郡王,年纪尚幼,也无法得到赵佶的重视。即使赵构有心,赵佶也无意。赵构知道大宋羸弱是从此时开始的,他心急如焚,唯有叹息不已。
元符三年正月,即公元1100年,年仅25岁的宋哲宗病死,宰相章惇主张依礼、律,当立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否则当立长弟申王赵佖。只因宋太祖赵匡胤传位于其弟,以致于后来的大宋皇上死后,没有子嗣的话,就传位于兄弟。
只不过,那个时候朝中大权全部都在宋神宗的皇上,也就是向太后的手中,她把持朝政,又没有子嗣。神宗的子嗣全部都是其他妃嫔所生,与她没有关系。因此,排除有眼患的赵佖后,她主张立哲宗次弟端王赵佶为皇上。
然而,章惇固执的认为赵佶行为举止轻佻,难以担当大事,不可成为一国之君。向太后气愤不已,怒气冲冲地借用宋神宗的话,驳斥众人:“先帝尝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当立。”
之后,向太后在曾布、蔡卞、许将等人的支持下,毅然决然的立赵佶为帝。只因,赵佶那个时候唯唯诺诺,向太后看来非常的掌控。数日后,宋徽宗即位,向太后仍有把持朝政,不予还政。
并且,向太后在宋神宗在世时,就是守旧派。当她把持朝政后,就立即任命守旧派、韩琦长子韩忠彦为执政,不久又升任右相。至于,王安石变法时的支持者,以及在皇位之争时,左相章惇、执政蔡卞等相继受攻击,蔡卞首先被贬任知府。
同时,向太后还恢复被贬逐的守旧派官员的名位,守旧派官员接二连三的相继上台。当年七月,向太后就还政于宋徽宗赵佶。宋徽宗喜好文艺,不代表他真的什么不在乎,尤其是左相章惇那日所言,让他记恨了一辈子。
宋徽宗赵佶即位后不久,直接废除了左相章惇的相位,任命自己的亲信韩忠彦为左相,曾布升任右相。当时守旧派与变法派的斗争日趋激化,也有官员认为元祐、绍圣均有失误,应该消除偏见,调和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