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太累了,干脆在这里洗个澡再回去。”李凯越不想起身,同时发现旁边路边哪家澡堂子,这要是大澡堂子一泡绝对解乏,在让服务员到边上饭店弄点酒菜,小酒一喝多地道。
“行,老砖,你先回去吧,我跟小越洗个澡。”
“这话说的,你们两个帮我这么大一个忙,我怎么能把你们搁在这里。”
大砖头说完,让解放车和接他来的小车先走了,反正东西到这里,那肯定是丢不了了,而且他现在也想洗个澡喝点小酒。
就这样,三个人一起进了澡堂子。
平房的小澡堂子看着不起眼,里面却还算干净。
相传,当时有位经商蚀本的商人,无以为生之际,适有人来借盆洗浴,因获启示。
于是,他便利用仅剩的房产开办了第一座公共浴池,取名“香水行”,并于门前悬挂一把茶壶为幌子,生意很是不错。
显然,其悬壶为幌的寓意在与表示经营的热水浴池。
习卫国还见过这种悬壶,所以他对这段历史很了解。
而北京自元代开始有了澡堂子,是各大寺院僧人在寺内开办的,主要是供进香信徒沐浴。
明代寺院僧人办澡堂子虽然增多,有“凡内官皆于皇城外有堂子之佛寺内沐浴,并有专人擦澡讨赏”的记载,但它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只有到了民间经营浴池的出现和兴起才逐渐成为人们主要洗澡的地方。
早期的澡堂子设施也很简陋,一池水几个长条板凳,“窗糊油纸,壁置油灯。”
直到清末民初,有了自来水、锅炉和电灯等,才使浴池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成为新型浴池。
习卫国三个人来的这家澡堂,一进门就能看到明码标价。
洗澡3块、搓澡3块、拔罐5块。
“几位,洗澡吗?”
前台是个三十多岁的女人,看来是老板娘,在这里负责收账。
最早,澡堂里绝对不会出现女人,而且只招待男人,房间里也就一水池,水池边放长条板凳,如果洗澡人多,则临时准备衣筐,筐口系有竹牌,标明号码,客人将衣服脱下,连同鞋帽放入箱内或筐内,即入池洗澡。
洗完,认号穿衣上路,不得久待,否则,掌柜的就要高喊:“洗的洗,晾的晾,不洗不晾穿衣裳,洗澡别打盹儿,摔了腰和腿,买张膏药贴,洗澡不够本儿。”
浴客如果还不穿衣走人,老板就要下逐客令了:“诸位穿着穿着,腾个箱儿,前起让后起儿。”
直到一九一六年,北亰里出现了第一家女浴室。
一九二八年,澡堂的经营者们成立了浴堂商行会,后改称浴堂同业公会,澡堂经营业由此形成了一大服务行业。
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澡堂行业逐渐扩大,市内各主要繁华街道都有了规模不等的澡堂。
大砖头交了三个全活的钱,然后三个人一起拿上了放衣服柜子的钥匙和洗浴用品进了澡堂子。
三人进入的是休息区,里面人还不少,干什么的都有,睡觉的,喝茶的,聊天的,下棋的,中老年人居多。
很快,一小哥接待给我找来了拖鞋,跟习卫国三人要走了前台给的洗澡小票。
三个人找到了钥匙牌上标记的号码柜子,而柜子分上下两层,上面放衣服,下面放鞋子。
习卫国第一个脱光了衣服拎着洗浴用品去到了浴池,里面有一排淋浴的莲蓬头,大概不到时个莲蓬头,另外还有两个泡澡的池子。
池子里反到是没什么人,大家都坐着池子边上聊天,聊的都是各自的革命家史,比如上山下乡,比如对越反击战等等。
另外还有三个搓澡的床位,搓澡的工作人员正在给人搓澡。
习卫国在一个莲蓬头下冲着满身的臭汗,大砖头和李凯越也很快走了进来。
三个人简单一冲,然后走进了两个大浴池中水温高的一个,直接泡了起来,毛巾往脸上一敷,甭提多舒服了。
只是习卫国发现,大砖头一直没说话,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似乎在琢磨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