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沙泪> 第二章 火炬营(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章 火炬营(1)(1 / 1)

沙泪 未辰子 更新时间 2019-09-17

 “……承全能之神的洪恩,奥登尼亚神圣帝国在重重磨难中崛起,才得到了今天的地位。这一切,全是靠我们自己的努力得来的!任何人也无法否定、任何人也无法抹杀!帝国遭遇到那些不公平的对待与指责,全因敌人的嫉妒与仇恨!帝国绝对不能倒下!我们一定要坚持到底!我深爱的帝国子民们啊!伸出你们的手,让我们团结在一起,共同守护帝国,击退外敌的野心!”

在远离奥登尼亚的路德尼亚土地上,在奥军士兵们的耳边,依然传来了那个令人无比熟悉的声音。只要大后方有重要讲话,那么前线这儿也可能通过广播传送。现在,奥登尼亚首相卡尔·海因茨的声音,就透过那竖立在杆子上的大喇叭,向他的士兵们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如今已是创世历1088年的2月中旬,这里的雪越下越少了,冰也开始融化。但与冰雪消融的场景不同,在奥登尼亚前线军人们的心里,恐怕仍然是被寒冷的冰雪所覆盖。由于科斯佳洛夫的大败,使得奥登尼亚的南方集团军群大受打击,被迫从战略进攻变为战略防御。而这其中的转变,如果不是身历其境者,恐怕都不会有那么深的体会。而首相以及大后方高官最近的讲话,也在不断强调要“全民一致团结抵抗”“一心保卫国家”。试想想,如果前线战事顺利,就算没有进一步扩大领土但能保持原有阵线,那还有必要作出这样的指示和讲话吗?因此,奥军的官兵们了解到,现在轮到他们处于劣势了。

如今,由于科斯佳洛夫方面的南第一集团军投降、残军撤退、所以也使得在第一集团军后方的南方集团军群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其实也就是变相的撤退了,只是名义上好听一些。现在,南方集团军群总部,已经撤退到离原来的驻地超过四百公里的地区,重新驻扎下来。因为在它的面前,是来势汹汹的路德尼亚方面军。科斯佳洛夫的惨败,不仅使得奥登尼亚丧失了一支多达数十万人的主力部队,制造了奥登尼亚军队自有历史以来头一次被敌人俘虏该国元帅的先例,更使得两国在战场上情势逆转。这样的结果,不仅是之前信心满满的帝国首相、军政高官没有料到,同时身在前线的众多高层将领也是始料未及。

作为南方集团军群的总司令,埃塞尔里德元帅虽然并未亲自指挥过科斯佳洛夫方面的战斗。但由于自己是已向敌人变节投诚的保罗·瓦尔斯特元帅的上级,所以他也不得不暂时放下沉重的军务,亲自到大后方,向首相作出说明述职。首相没有宣布要撤除他的职务或作出一些不利于他的消息,但是埃塞尔里德本人,却是如坐针毡。他深知首相的性情,也了解对方由于此次战败而何等暴怒,所以与其赖着不走,倒不如自己先主动让对方找个台阶下。于是,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也向首相表示自己愿意辞去军职,绝不留恋权位之意。但没想到,首相并不同意他的辞职,还向他表示:

“此次战事不利,与你们无关。这完全是由于保罗·瓦尔斯特的无能所致!各位若要真的体谅帝国,那么就更应该化悲愤为动力,继续在前线为帝国争取更多的胜利才是!”

虽然辞职没有成功,但埃塞尔里德心里始终忐忑不安。在同年六月,在检查出心脏及肠胃的严重毛病后,这位元帅终于请辞成功,离开了他关心的前线,回到后方安静地养老去了。当然,这是后话了。

大后方对前线的战况不了解——这里是指那些老百姓们——而前线这里,也不知此时在他们的家乡中,依然是一派士气高昂。男女老少,不管老的小的,只要还能走动,都要加入义务民兵团中,学习如何进行射击、行军等作战练习。为的,就是等某一天可以真正地“保卫国家”。要是让前线的官兵们知道,他们在后方的家人也得像他们那样,每天都得跟枪支打交道,恐怕他们都不知是想哭还是想笑好。因为他们上战场的原因,不正是为了保卫国家、保卫自己的人民吗?可是现在看来,这个愿望,随着战况的改变,也有落空的可能了。

与大后方那股全民皆兵的热潮不同,前线的官兵们,无不希望这股战火可以终结在阿斯加尔德大陆。可是现在,科斯佳洛夫方面的失利,让他们的士气颇受打击。这其中,以南方集团军群为最。失去了一个集团军,一名元帅及多名将领集体向敌人无条件投降、三四十万自己人战死、十余万人被俘、更重要的是,在路德尼亚南方,原本他们辛辛苦苦夺取回来的阵地,如今一下子都拱手送回给了敌人,这怎么不让奥军官兵感到沮丧呢?

不过气恼归气恼、不服归不服,如今前线失利这已经是奥军军内公开的秘密,这些军人们现在所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要继续与敌人争一长短。一场战役,只能代表局部的胜利;但要说到完全取胜,那么双方都离这个目标有着颇远的距离。

由于保罗·瓦尔斯特变节的风波未息,在南方集团军群内,也有不少将领因这件事遭到牵连,而不得不丢了军职,以各种各样的名义被扫地出门。对此,禁卫军部队所受到的波及还相对算少——与陆军中的人事变动相比,确实是小巫见大巫了——只是也有过类似情况出现。每当上头消失了一位原本正坐镇前线指挥的将军、取而代之换上一位新指挥官时,底下的官兵们总不禁要猜测:是不是之前的指挥官与投降的军官团有关联呢?不过,他们的猜测,往往都得不到任何确凿的答案。军队内部的人事风波,越来越具备了政治化的浓厚意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