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奥登尼亚的首相对于路德尼亚的战事有着很大的必胜决心,但是现实的情况却远远不如他想象中那么乐观。一道又一道的加急电文,都在诉说着同一件事:科斯佳洛夫告急。这样的态势,让卡尔·海因茨也不得不重新调整作战策略,希望将局势扭转。他一方面急电前线,要求加固阵地,拖延敌人;另一方面,则与下属商议研究如何增派一支有力的部队,前往解救围城之危。但是,即使在这样的情势下,海因茨依然拒绝了某些将军的提议:让第一集团军联合城外的第九装甲集团军,进行突围。他觉得,这样一来就等于是主动放弃了科斯佳洛夫,向敌人认输,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
在与各主要部门的部长商议过后,海因茨将目光落在了候选名单上的施泰因上将的名字上。这位将官,几年前在奥军研究如何攻打曼尼亚时,就是由于他那出奇制胜的方案,才使得奥军不费吹灰之力,就轻易地占领了曼尼亚全国。在经过那一次之后,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军官得到了迅速提拔,成为了如今总参谋部的副部长之一。对于他的本领,海因茨不仅信任而且十分赞同。因此,在众多资历老、作战经验丰富的将军之中,海因茨点名提议由施泰因来担任解救第一集团军的部队指挥。
既然首相都作出这样的表态,况且谁人都知道施泰因也确实是名能征善战的将领。因此,这个提议被获得迅速通过,当天就正式发布命令:从原中央集团军群与北方集团军群中抽调出一支约十二万人的集团军,其司令官是施泰因上将,目标是解救科斯佳洛夫方面的南第一集团军以及在城外的第九装甲集团军。
施泰因本人深感肩上的责任之重,但他依然领命。无他,只为能够尽快解救自己人。创世历1087年的12月,这支匆忙调集起来的集团军向着东部继续进发。在那里,仍然有超过三十万的友军在等待增援。
如今,整个科斯佳洛夫的形势都变得与数个月前不同。那时候,奥军是这儿的主宰;这时候,换成了它原来的主人——路德尼亚军。路军逐渐占据上风,并且开始调转枪头包围起城中的奥军来。而在城外,科斯佳洛夫那漫长的河岸线原本是被奥登尼亚盟国的友军所驻守。但是作战力远远比不上奥军的他们,却一次又一次在与路军的对峙中败下阵来,阵线也屡屡失守。路德尼亚人反攻的蓝图正一点一点实现,这一次,轮到他们出牌了。
在离科斯佳洛夫城外不远的一处临时阵地里,原禁卫军旗队装甲师第一装甲轻步营的剩余一些士兵,驻守在那里。他们在存身之地,是一间几乎被大雪掩埋的小木屋。原本驻守在这里的士兵已经全部牺牲,而现在还活着的人,还不知道他们到底能撑多久。
杰奇受伤的双腿虽然在之前已经止住了血,不过因为没有及时治疗,所以那儿总是散发出一股腐臭的气味。他的战友们,只能用毯子和衣服将那儿包裹起来,同时也尽量让他躺得舒服一点。可怜这个年轻的士兵,生不如死,每天都蜷缩在木屋的角落里,呆呆地看着上方。
没有受伤的人也好不到哪儿去。除了要应付敌人突然袭击、应付腹中的饥饿感、应付那与去年冬天一样的严寒,还要应付自己心中的恐惧与焦虑。继续有人死亡、继续要抵挡敌军、继续要这样熬……在这种无法言喻的可怕感觉中,他们所有的情感都消失了,唯一剩下的,似乎就只有对求生的强烈**。
在一次防御战中,弗里茨被敌军的炮弹炸中。他没有马上死去,可是胸前却出现了一个大口子。通过那个巨大的伤口,其他人甚至可以看到他的肺部在鼓动着。没有医生、没有药品,甚至连个救护兵也没有,弗里茨痛得直打滚。原本从他那张嘴中经常说出的讨人喜欢的笑话,如今都完全变成了痛苦的惨叫。他的战友们看着他,却无能为力。唯一所能做的,也就只有死死地按住他,一边跟他说些不着边际的安慰话语,一边希望他能赶快安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