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自然要战,但要看怎么战。
周虎臣对周遇吉不放心,依照他的作战理念,恐怕这个老爸可能会拼光这些得来不易的士兵。
“战可以,我来指挥,父亲坐镇。”
建奴既然要来一战,周虎臣当然不能直接退缩,那样会严重影响军队士气,但他可以有所选择,条件是;他必须掌握军队的指挥权,而不是周遇吉。
要当看客吗?周遇吉有些不愿意:“还是我来吧!小虎指挥炮队。”
“还是我来吧,由父亲坐镇,将士们才会更安心一些!”周虎臣继续坚持:
这可不是小型作战,它关系到千万的士兵生命,周虎臣害怕周遇吉的作战方式,还是自己来比较放心。
周遇吉无法坚持了,如果他仍旧不同意由周虎臣指挥会降低儿子在将士中的威信。可事关重大,周遇吉还是考虑一下,随后释然,反正儿子作战从无失败的先例,属于那种诡计多谋的将领,不用担心会胡乱指挥。
“好吧!我来督军后镇,由小虎来指挥。”为了避免让儿子尴尬,周遇吉同意了。
雨中,士兵们默默地在向西前进,而在河对岸,多铎部也在向西狂奔。这个场景令人感觉像是在赛跑,双方向西,然后还要向西,有一种不停向西的感觉。
在速度上,周虎臣要比建奴快的多,加上距离的优势,将士们将提前进入战场。
这是一个潮湿的世界,脚下是没过足的泥水,每一脚踩下去都陷入很深,而天上的雨水还在落下,所有将士都是潮湿的,所有人都无法避免。而对这些辅兵来说,现在是最艰难的时刻。装载各种物资的大车几乎每时每刻都会陷入泥中,后勤部队必须谨慎再谨慎,因为许多大车上装载是最重要的弹药,这些弹药不能淋湿,由于到处是水,更不能翻车让水浸湿各种物资。
仅仅前进一小段,一贯速度极快的后勤部队落后了。
在后勤部队的最艰难时刻,在几名军官指挥下一部分士兵回过头,有了这些人相助,后勤部队终于开始提速......
但一切都不是理由,没有完不成的任务,这就是周虎臣训练的军队,就是他灌输的理念。
不到一天半的时间,周虎臣带领自己的军队完成了五十里的艰难行军。周虎臣抵达的地方名叫高山村,这个高山村位置不错,北侧是一条不算窄的河流,南侧十里也是河流,再往南或者往东就不要想了,那里是茫茫无边的芦苇荡和沼泽。
这是一个十里的防守咽喉之地,但条件很差很差;脚下全是泥和几乎及膝的泥水。
周虎臣开始准备了,依照习惯,士兵们开始挖战壕。这样的地方除了泥就是水,战壕只能等于是一道水沟,士兵隐身在壕沟后面已经不现实,挖出来的全部是泥,根本筑不成壁垒,这些泥不但不会成为壁垒,还会给自己的军队造成麻烦。周虎臣让士兵把挖出来的泥全部运走,他给敌军准备了——一条人工河。
准备工作繁复而艰难,还有困难需要解决,人可以坚持在这样的环境中作战,可火炮不能,必须有落脚之地才行,周虎臣必须给自己的炮兵准备好阵地。
没有树木,不能拆老百姓的房,其实也没什么可拆的,都是茅草屋,砖石很少。不动百姓的东西是周虎臣自己立的规矩,当然不能破坏,周虎臣唯一可以利用的只有芦苇了,给村中的百姓做好工作,这些百姓被迅速疏离。于是,周虎臣的许多士兵很快成为了农人:他们挥着战刀或者挥着在村中借来的镰刀开始对付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