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宇宙最强运动员系统> 第六十二章 看不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二章 看不懂…………(2 / 2)

午夜时分,曲河在家中还在工作着,桌子上铺满了草纸,纸上写满了他计算的各种数据,直到现在,这篇论文中所涉及到了种种公式和计算依旧没有任何问题。

曲河喝了一口咖啡揉了揉眼睛将倦意驱散了一些,他在电脑上不停地打着字,将自己的疑惑都写了出来。

这篇论文之中有些公式他还明白,但大部分却是不明所以,比如文章之中最关键的那种所谓“原子粘合剂”的构成,其中由十几组公式推导出惰性气体键的性质,而宏观石墨烯的性质就取决于惰性气体键。

还有,比如一组公式之中有二氧化碳气体加入氧化剂后在高温状态下结晶出碳单质,这是最简单的化学式自不必说,但是然后他就糊涂了,标准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注入数种精确数量的惰性气体,然后温度提升到三万度,增大压强到三万个大气压力,差不多一立方厘米十五六吨的压力,这温度和压力虽然不小,但人类的科技早已经能够实现,并不算太难。

在这种压力和温度下二氧化碳的稳定结构会和惰性气体发生一定的反应生出一种类似二氧化碳的异性气体,类似与碳的同素异型体,这个反应曲河就不明白,他需要通过计算机来进行模拟了。

还有最重要的几个公式,其中有将经过一系列复杂反应后的其他注入到石墨烯中再用大量的快中子轰击,快中子与石墨烯和其他气体之间发生一些列的反应后就将其他之中的惰性原子和碳原子“粘”在了一起,这种“粘”在一起后石墨烯性质不会发生改变,以此为基础增加多层石墨烯就能形成石墨烯宏观材料,这一系列的反应曲河更是根本就不明白。

最后一组方程很有意思了,就是在这种高温高压状态下,石墨烯材料会自发的以类似“繁殖”状态开始不断自我复制,也就是说,一层石墨烯材料形成后,周围空气中的离子态碳原子将以这层石墨烯材料为标准不断构成新的石墨烯,这些石墨烯以几何速度飞快“沾粘”在一起,最后形成宏观材料,而“繁殖”就是这个过程的关键。

看上去匪夷所思,但是,曲河知道,这是可行的,为什么?因为美国人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

现在美国有一种神奇的碳纳米管材料就是利用这种神奇的“繁殖”方法“培育”出来的,但是面积最大只能做到大约一厘米见方,而且,这种“繁殖”是自发的,并不是人为控制的,也就是,人类并不知道这种“繁殖”的根本机理。

这种碳纳米管材料无法跟石墨烯材料相比,但是跟其他材料相比还是要远远强出的,所以这种技术在美国国内也是绝对机密,当年曲河在国外跟随海约瑟教授学习时也没有多少深入的接触,并不知道在什么条件下会自发生出“繁殖”效应,但是现在这篇文章里就将这“繁殖”效应用公式描述出来,如果被印证是真实的,就凭这个公式拿个诺贝尔没有任何问题。

“对方到底是什么人?海约瑟老师?不可能,海约瑟老师以严谨著称,绝不会有如此天马行空的想法,更重要的是,海约瑟老师已经公开提出石墨烯无法单独以宏观状态存在的论断,他的想法是与其他材料合成为新型材料,而且,这篇文章理论其深厚…………。”

这篇文章曲河很多都看不懂,但不可否认,作者对数学、物理乃至化学方面的理论基础起码比曲河要强出很多,曲河是站在当今世界石墨烯方面研究的巅峰,这种二维材料涉及众多科学领域,数学、量子物理、化学等等,这些领域单拿出来一种曲河都自认为可以到一所顶级大学里授课,现在这篇文章涉及到这些领域中的极为尖端的理论连他都搞不明白,他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上还有谁可以写出这样天马行空的文章来。

“莫非是一个神秘的科研团队?那么,他们把这篇文章发给我又是什么目的呢?”

这篇文章如果发表出去一经证实,得到几个诺贝尔奖是没有任何问题,就算不发表出去而是卖给某个国家,数千亿美金都是小数目,根本就是无价呀。

其实这个原因也是唐书风和江华两人早就想到的问题,在他们看来,这篇文章从根本上就不可能是真的。

谁掌握了石墨烯大规模产业化的技术谁就是世界首富,就是世界强国,这样的技术被创造出来谁会无缘无故地发给别人?

也就是曲河这种“书呆子”才相信这种鬼话连篇的文章。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