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大唐风色> 第四十三章 未雨绸缪(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三章 未雨绸缪(3)(2 / 2)

大唐风色 笑破天 更新时间 2019-09-15

忙碌中,六月一日,新军成立大典正式举行,三万名穿着黑色军装的新兵在各个教官的带领下,鸦雀无声地聚集在军营中央的旌旗招展的大校场上。赵汉亲自到场为新兵们训话,虽然能听见赵汉说话的人并不多,但众人还是显得神采奕奕,精神抖擞。

赵汉正式将新军定名为“天杀军”,以应李少天天杀星之名,算是给了李少天一个天大的面子。李少天穿着银色明光铠,威风凛凛地从赵汉手中接过了红底黒字,上面苍劲有力地绣着“天杀军”三个大字的军旗。

与以往不同的是,李少天的肩头多了一副黒底肩章出来,上面绣着一颗黄色的五角星,周边镶有白云图案,这就是他设计的少将军衔。

站在李少天身后的是五个肩上同样身穿明光铠、佩带着少将军衔的中年人,他们就是军委会的五个委员,分别是:来自顾家的顾忠恩、顾忠国,来自王家的王连明、陆山魁以及赵汉指定的魏安臣。

王连明是王连耕的亲弟弟,三十九岁,均州的折冲都尉,从四品官衔,统兵一千五,负责均州府的地方治安,是王家唯一掌兵之人。陆山魁虽说不是王家的人,但他却是王连耕的亲妹夫,三十七岁,天鹰左军的一名偏将,从四品官衔,与王家关系密切,故而被王家推举为新军军委会委员,也是一员打仗的干将。

魏安臣是将军府的亲卫营的副统领,天狼右军出身,三十六岁,从四品的官衔,为赵汉的心腹。

伴随着新军的成立,李少天的官衔被提升为从三品,五个军委委员也被提至正四品。新军种除了他们六人外,其余人等一律实行新的军衔制,不再遵循九品官制:因为新军中的军官都十分年轻,如果按照军衔顺序类推,师级军官将是从四品,绝对会引发其他部队军官的不满。

换句话来说,新军的军衔只在新军中管用,出了新军,新的军衔将不被其余的军队承认。同样,除了赵汉外,别的军队的军官也无法指挥动新军,因为那些军官并没有被授予新的军衔,无法被新军认可。

授旗仪式过后,就是对教官的授衔仪式。一通鼓响毕,四百九十八名教官两人成排,纷纷从各自的连队前走出,在观礼台前按照级别排好队伍,站在队伍最前面的是王立山、雷德水、徐大同和梁成。

随着一通鼓响,王立山四人率先走上观礼台,在李少天面前一字排开,立得笔挺。李少天从刘小龙手中的托盘上拿起四副大校军衔,一一给四人的肩头别上。

大校军衔的肩章为黒底,上面为两道白杠,白杠中间夹四颗白色五角星。上校为两白杠夹三颗白色五角星,中校为两白杠夹两颗白色五角星,少校为两白杠夹一颗白色五角星。

尉官的肩章也为黒底,上面为一道白杠上缀数目不等的白色五角星,其中上尉为一白杠上缀三颗白色五角星,中尉为一白杠上缀两颗白色五角星,少尉为一白杠上缀一颗白色五角星。

四名大校中,最小的王立山只有二十岁,论起年龄来,比李少天还要小三个月,可谓少年得志,而最大的徐大同也不过三十有二。高级军官的年龄如此年轻,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

天杀军的成军之因一直是后世的未解之谜,史学家们进行了各种推测和猜想,始终无法论断出赵汉为何会如此信任李少天,授予他如此之重的权限,也无法弄清李少天是如何想出了如此科学细致的新军军制和军衔,一切的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可思议但又合情合理。

一位重量级的史学家曾经说过一句话,天杀军的成立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无法复制的特例,是在特定的时期、特定的环境下,由特定的人物而开创的特定的事业,没人能模拟出公元830-831年襄州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态势,也没人能模拟出赵汉这样的襄州霸主,更没人能模拟出李少天这样行事特立独行、思想奇特的奇才。

一个特例、四个特定和三个不可模拟使得天杀军的成因笼罩在了一团浓厚的迷雾中,虚无飘渺,无法解读。

随后,李少天又分别为其余教官授衔。在天杀军历史上的第一次授衔中,一共有4名大校、20名上校、40名中校,60名少校和374名上尉。南城巡守司的原班人马构成了天杀军的骨架,这种兄弟情意成为了天杀军的传统,在战斗中谱写出了一篇篇波澜壮阔的凄美赞歌。

从军官到士兵,从上至下,所有人的年龄是那样的年轻,初始创立的天杀军被后世的军事、历史专家和学者誉为青年军,充满了勃勃的生机和明媚的朝气,成立初始连李少天都没能预料到这支崭新的青年军将会走上一条怎样坎坷、曲折而又光芒万丈的道路。<div>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