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乱明天下一根钉> 第二百三十二章 开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三十二章 开炮(2 / 2)

乱明天下一根钉 面人儿 更新时间 2021-10-07

“这就是我找大家来要商议的事儿。”张溥道。</p>

――――――</p>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黄宗羲成了人民公敌,因为他开了第一炮,他竟然主张附和宗室的口号,清查土地和提高商税。</p>

是可忍,孰不可忍?炮口立刻转向,以比攻击宗室更强烈千百倍的炮火轰击黄宗羲,这个江南人万恶的死叛徒。</p>

黄宗羲并不示弱,他进而明确提出:如果现在不做这两件事儿,那他们对北方就毫无抗击之力,十年之后,他们的土地就要被没收,他们的子弟将没有出头的机会,而且,一旦天下归为一统,那陈海平还会像在北方那样,给他们留一条生路吗?何况,显而易见,那些主导北方的商人们会如何对待他们南方的这些竞争者?</p>

很恐怖,但对大多数人而言,眼前的利益更重要,不过,黄宗羲这一炮开的也不是全无效果,也有不少人在慢慢转变态度,尤其是那些在朝中身居高位的东林党人,他们当中有不少人都趋向认同黄宗羲的主张。</p>

屁股决定脑袋,利益决定一切,这些官们都有了深刻的体会,如果由北方主宰了天下,那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就会被扫地出门,而且,不仅如此,被扫地出门不仅仅是他们,还有他们的后代子孙。</p>

这对他们而言,才是最最最“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头等大事。</p>

于是,原本几乎是铁板一块的利益集团慢慢出现了裂痕,但反对的声浪依然占据了绝对的主流,只是,分出的涓涓细流也越来越多……</p>

这种裂痕也反应到了藤辉园,批判黄宗羲的声浪已经不是一边倒了,于是自然而然的,争辩变成了漫骂,谩骂又模糊了原来相争的焦点,最后又很自然的,谩骂演变成了毫无道理的仇恨。</p>

对此,除了摇头苦笑,张溥毫无办法。</p>

每天的戏码都是一样的,但人们乐此不疲,在争论、谩骂和仇恨之中,人人都在亢奋中享受着那种独特的快感。</p>

二月十九,天气好极了,这一天人们的火气似乎特别盛,吵的特别凶,中午到饭点了,似乎谁都不饿,继续吵的热火朝天。</p>

忽然,张溥大踏步地从外面走进了大厅。张溥脸色阴沉而凝重,和素日完全不同。争吵的众人渐渐发觉了张溥进来后,神情不同往日,争吵的声音很快就静了下来。</p>

待大厅中静了下来,张溥吩咐道:“把其他人都叫过来。”</p>

吵架的人太多,一个地方不够大,所以得分开吵。不一会儿,上百人聚集到了大厅中。</p>

发生了什么事?人们用眼光互相问询,但谁都没有答案。</p>

“诸位,我这里有个东西给大家读一读。”扫视了众人片刻,张溥把手中拿着的报纸抖了抖,然后就高声朗读起来:“……1)新币名为龙凤币,以白银为基准,一两官银对六百六十六元龙凤币;2)龙凤币和官银为国家法定货币,可以在中华行库以及各地分库随时兑换;3)流通的铜钱和各种散碎、成色不一的银子将逐步废止;4)官银形制为十两、二十两、五十两、一百两,条形块状,有政府印记,私人不得仿制;5)……”</p>

随着张溥的朗读,大厅之中,几乎人人的反应都差不多,脸色都是越来越白。</p>

江南的读书人不同于其他的地方,尤其是来藤辉园的读书人,他们几乎人人都和工商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不是他们的父兄经商,就是叔伯,几乎人人如此。</p>

所以,他们别的不明白,但对和商业相关的,知识都丰富的很。他们一知道北方发行了纸币,心就空了,这对他们每个人的影响都太巨大了。</p>

张溥读完,所有人的脾气都没有了,再也没有争吵的兴趣,人人都乜呆呆地杵在那儿,有点发傻,过往的机灵劲和火气一点都没有了。</p>

怕有人还不明白,理解的不够透彻,张溥接着又做起了解释的工作,他道:“诸位,北方由于只有三省之地,不论官方,还是民间,又都有拥有巨量的白银,而且因为成立行库,又进一步把民间的存银控制在官府手中,所以,可以肯定,他们发行的龙凤币一定会成功的。”</p>

“他们发行龙凤币成功,那对我们的影响之大之深之远之广,怎么形容都不为过。首先,白银将大幅贬值,而这还不是主要的,主要的还是因为白银贬值,买到的东西减少,这又会造成白银短缺,进而把我们的经济拖垮,至乎民生凋敝,百业不兴。”</p>

最后,张溥扫视着众人,道:“诸位,大家还要继续吵吗?”</p>

吵,还吵个屁!</p>

龙凤币的消息传来,当日,南京的市面上,白银贬值一成,物价上涨一成。</p>

―――――</p>

二月二十三,法务院审议通过了《教育法》和《教师法》。</p>

《教育法》规定:</p>

1)凡是满六周岁、身体健康的男女孩童一律强制入学,如果家长有阻止孩童入学者,一旦查知而无可挽回者,该孩童之父兄及弟终生失去进入政府体系的资格;而且,视情节轻重,处以罚没其家之财产的一至五成不等,可以多次处罚。</p>

2)教育体系分为四级,既初学、中学、高学、太学;其中,初学学制五年、中学学制三年、高学学制三年、太学学制四到五年不等。</p>

初学、中学、高学全部由政府创办和管理,私人不得参与,但允许私人开办太学,以及各类如医护、行库等专业学校。</p>

3)初学、中学、高学之学生分为两类,一类为特殊学生,一类为普通学生。普通学生入学不需交纳任何费用,特殊学生,其衣食住行的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特殊学生在学校居住,平日,假日可回家居住一天;年节,按规定休假。</p>

其中,普通学生随时可以成为特殊学生,特殊学生也可以随时成为普通学生,没人任何限制和处罚,但一个人只有两次转换的机会。</p>

要成为特殊学生,唯一的条件是能吃苦,能达到规定的要求。凡是以特殊学生的资格毕业的高学学生都会直接进入政府体系。</p>

4)凡是考入国家创办的太学的学生,衣食住行全部由国家承担,毕业,既可进入政府体系。</p>

5)初学、中学、高学分男校女校,太学不分。</p>

……</p>

《教师法》详尽地规定了教师的权力和义务,教师的待遇和地位比绝大部分政府部门的人都要高出一级。</p>

两教法颁布实施的两天后,二十五日,内城外城共计四十八所初学同日开始招收七至十周岁的男女孩童入学。</p>

每个学校招收学生的原则只有一个,就近。而这,就又引起了很多人对内城房产的关注,租金也随之开始再度攀升。</p>

过节了,今天,对北京城许许多多的普通百姓而言,重要性超过以往的任何一天,他们对新政权的感激和拥戴到了无可言说的地步。</p>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p>

这是科举给老百姓描绘的美丽童话,但童话就是童话,对千千万万的老百姓而言没有任何实质的意义,可今天就不同了。</p>

从今天起,他们的孩子将和那些高官显宦、富商巨贾拥有同等的机会,登上天子堂不仅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神话,更似乎唾手可得了。</p>

北京城自然是风气之先,何况,仅仅是为了让领政大人高兴,京城的百姓也都愿意把女儿送进学校去。</p>

不论男校女校,都是一样的盛况空前,长长的人龙一眼望不到尽头,无数的母亲牵着女儿的小手喜笑颜开地等候着,没有丝毫的着急之色。</p>

李翠娥脚不沾地的忙碌着,满脸都洋溢着无可形容的光彩。半年前,李翠娥是宫女,但现在,她是翠仁里初学的校长。今天开业的四十八所初学,教师绝大部分都是这些以前的宫女。</p>

向彩英没有骗她们,凡是在向彩英麾下接受培训的宫女都成了抢手货,无数殷实的人家都想把她们娶回家当媳妇,尤其是在江俞佳和戴小蓉横空出世之后,更是掀起了娶宫女的大高潮。</p>

李翠娥二十五岁,年前结的婚,丈夫原是工部的一个小吏,很潦倒,妻子三年前病故,就一个人在京城。</p>

李翠娥对丈夫,对这个新家满意极了,对自己的新生活更是充满了无尽的希望……(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