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大明之朔风疾> 第186节 银钞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6节 银钞(1 / 2)

大明之朔风疾 老律 更新时间 2022-05-01

 【最新播报】明天就是515,起点周年庆,福利最多的一天。除了礼包书包,这次的『515红包狂翻』肯定要看,红包哪有不抢的道理,定好闹钟昂~

第二天一大早,李富贵才进公事房,李建极、孙庭耀和沈守廉就跑来了,三个家伙显然昨晚没睡好,眼睛还有点泛红,不过都梳理打扮了一翻,发髻重新打整过,衣服也换成绸缎面子的儒服。

“李襄理,我昨天晚上把他们俩教训了一顿,他们都认错了,而且答应为丰州做些好事,您不妨听听他们怎么说,也好给他们个悔改的机会。”李建极张口就说道。

沈守廉瞟了一眼李建极,从怀中摸出那几张军票问道:“李襄理,我给您提个醒,丰州怕是有白莲邪教的人,您看这军票上的花瓣,还有水印的‘中’字,简直与白莲教的标志一模一样。”

李富贵不以为然地看了看军票,随手就扔到一边——这是王昉干的好事,据他自己讲,关内印钞高手极多,难保不会有人以假充真,如果丰州军票有了白莲教标志,谁印谁掉脑袋而且全家都要倒霉,不但老百姓不敢偷印,连官府也不敢仿印,这样就可以防止伪票出现。张宗衡也曾派参议朱以谦过问此事,不过李富贵咬死不承认,这件事最后不了了之。

“胡说,这是草原上一种野菊花的花瓣,与莲花风马牛不相及,水印的‘中’字取自于佛学,这个你们不懂,我们这里是喇嘛教的地盘,进得来邪教吗?”李富贵摆摆手,又冷脸说道,“你们三个商量好了吧,把你们的打算都说出来。”

“没有就好,我们也是随便提个醒,”三个人互相看了一眼,沈守廉笑容可掬地说道,“李襄理,我和老孙下去看了一圈心里难受啊,百姓的日子过得太苦,几家人挤在一起住,饭也吃不饱,还用纸当钱用,我们打算为老百姓做点好事,钱钞这种事,我们最擅长,干脆交给我们打理吧。”

“你们打算做钱的生意呀,这可是一本万利的大买卖,我就听你们讲讲如何做这门生意。”李富贵冷笑一声说道。

三人吞吞吐吐讲开了:当前形势是这样的,大明闹钱荒了——自隆庆弛海禁,开漳州月港以通商,沿海商贾也竞相开私港、做海贸,泰西诸国及倭国的白银一船一船运到大明,以至于出现白银遍市。但如今不行了,万历朝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实行折税纳银,白银需求量猛增,而倭国的银矿开采殆尽,泰西诸国也不知出了什么事,输入大明的白银突然大幅减少,辽事一起更是雪上加霜,朝廷每年从关内征辽饷五六百万两输往关外,市面上的白银更现紧缺。商人们为了维持生意,不得不吃起银窖里的老本,而朝廷也焦头烂额,把钱币搞得一塌糊涂,以前成色铜八铅二的铜钱现在连铜六铅四都保不住,以前九成五的库银如今只能维持九成多一点,钱币的紧缺和混乱恶果极大,以至于江淮也出现百业萧条的景象。他们三个都是一心报国的有识之士,殚精竭虑之后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铸币发钞,但是大明朝廷不会理他们,而且很可能还会抓他们坐牢杀头,到了丰州这个朝气蓬勃的地方,遇到了和他们一样忧国忧民的李大帅、李襄理,他们终于有机会实现报国梦了。

“呸,铸币发钞还轮得到你们想,我早就在做了,少说废话,就说你们想怎么做?我们能拿到多少好处?”李富贵不耐烦了。

“好处大着呢,什么生意比得上做钱的生意,你们有的是好处拿,”沈守廉眉飞色舞对李富贵说道,“李襄理,合伙干!我们三个加上你们,一家占一股,你们挑头我们跑腿,把银子铸成银币输往关内,丰州的纸钞我们也替你们发,反正我们有银子兑现,你们什么心也不用操,就等着分钱吧。”

“私造钱钞可是大罪,还要我挑头,这是要掉脑袋的,我不干。”李富贵摇头道。

李建极冷笑着说道:“李襄理,你也会怕掉脑袋?这些年你们挖大明墙角的事干得还少吗,山西镇的官军都挑着你们的私盐走街窜巷了,除了官府装着不知道,山西百姓清楚得很,反正早该掉脑袋了,多加一条罪名也无所谓。”

“我知道你们打的什么算盘,自己不敢干,所以把我们推到前面,顺便把丰州的钱钞也纳入掌中,以后掐着我们的脖子,借我们的武力给你们看家护院,弄好了你们大发横财不说,还有可能操纵天下之财,从此子孙万代捧上了金饭碗,弄砸了也不要紧,让我们去顶杠,你们溜之大吉,我说的对不对?你们把我们当傻子了!把明国朝廷当瞎子了!”李富贵拍着桌子大吼起来。

李建极也火了:“你以为我们容易吗,你丰州没有银子,银子也不会自己飞到丰州,没银子你铸个屁银币,全得靠我们想办法把银子弄过来,朝廷有什么了不起,我们的钱庄票号是吃素的吗,那帮饭桶官吏查得到个屁、你就直说干不干吧?”

孙庭耀脸也板起来了:“不干就算了,还钱,八万两银子拿来,我们马上走人。”

“你以为我还不起吗,我是不想欺负你们!我们这里的土地、草场算起来不止八万两吧,八十万两也值了,都拿去,我们卷铺盖卷走人,从此就两清了,不过我提醒你们,这块地盘要是你们守不住,被察哈尔人或者什么马贼抢去了,那和我们就无关了,我们再打回来,你们也别眼红。”李富贵冷笑起来。

“和气生财,和气生财,大家都是朋友,何必为那点破钱翻脸呢,先喝口水,坐下慢慢谈。”沈守廉吓了一跳,他可不想为守地盘被蛮夷宰了。

大家都坐下了,毕竟谁也不会和钱过不去,还是得继续谈下去,李富贵派人去叫李榆和其他几位主要官员,结果只来了云荣和马奇,说是李榆一大早就带着哈达里、李察哥那帮孩子出去了,李槐还在值守公务来不了,鄂尔泰则与王自用一起到卫所检查移民安置情况。

沈守廉详尽地讲述起来:世间生意之大莫过于制钱,自汉孝武皇帝铸“五铢钱”始,历朝历代无不被朝廷掌控于手,大明也不例外,太祖皇帝建国之初即以宝钞为钱,兼以铜钱为辅,但波皮无赖出身老朱根本不懂钱法,滥发宝钞大做无本生意,采铜铸钱也远不及前宋,故明初钱法混乱无法沟通货殖,到了正统年间,朝廷不得不允许银钞并用,随着隆庆朝开海禁,大量番外白银涌入,白银成为大明货币也就顺理成章了。但白银为钱也有弊端,其成色、分量杂乱造成交易复杂,且价值太高不利于小额交易,另一个巨大的隐患就是大明产银极少,必须依赖进口,白银进口多了就会钱币通胀,进口少了就会钱币紧缩,好在大明人有存钱的习惯,大量的白银被藏进银窖,银虽多而价不跌,官方五钱一石的粮价居然维持了近百年,奇迹般地克服了钱币通胀,但钱币紧缩就不好办了,市面闹钱荒则物价飞涨、百业萧条,大明目前就是这种状况。所以我们做钱生意的机会来了,利润不成问题,比如造当一两的银币,成色就按库银的九成二,分量减到九钱五分,中间就有一钱多的收益,我们再来点偷工减料利润还会更大,大明正在闹钱荒,市面上肯定能接受,而最大的发财机会则是等银币有了信誉后再发银钞,天下还有比以纸做钱更赚钱的吗?

孙庭耀接着讲道:要做这门生意必须要有三个前提,一是必须要有足够的武力守住造钱摊子,这点丰州条件不错,蒙古铁骑天下闻名,延绥流民加以训练后也是天下强兵,更厉害的是丰州几乎男女老少都能骑马射箭,即使丰州精壮尽出,别人也很难啃得动他的老窝,起码朝廷的官军如果出关来袭,绝对打不过丰州的女人、孩子;二是钱货能自由出入边墙,在这点上丰州目前情况也很好,打着大明的旗号却做着无法无天的勾当,顺带把边墙上的官员、军兵也拖下了水,再加上还有一帮来自丰州的守口夷人在边墙上打工,这道边墙与其说是大明防备北虏,还不如说是丰州防备大明,如今的大同、山西两镇守边官员几乎与丰州穿一条裤子,奉公守法的蠢货根本混不下去,干得太漂亮了,这个问题也迎刃而解。第三才是最难、最关键的,银子必须进得来、留得住、出得去,这只有靠我们想办法,李尔增在山西的势力很大,此事非他出面不可。

李建极点点头说道:大明闹钱荒不假,但绝不是没有钱,有钱人家的银窖里有的是银子,关键是你要给够好处,人家才会把银子运进丰州、留在丰州,比较有利的是大明北方乱了,不出意料的话,明年开春山陕流寇之乱会再次进入高潮,而且恐怕以后也难以收拾,大明越乱我们就越有机会,这次随我来的平阳、泽潞商人说白了,就是想为自己的身家留条后路,但是否会留下就看你们怎么表示了。我们商人在大明朝廷眼里是条随便宰割的猪,但到你丰州不能也做猪,你们不是喊农牧工商并进吗,那我们就要在你丰州占一席之地,你做到了银子就进得来、留得住,至于银币、钱钞如何出得去,这个倒也不难,我们手里有的是钱庄当铺,而且私下里还用一种叫钱票的东西,以后你们就知道其中的妙用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