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大明之朔风疾> 第135节 觐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5节 觐见(1 / 2)

大明之朔风疾 老律 更新时间 2022-05-01

 殿内所有的人都愣住了,谁也没想到李榆开口就要回家,刘之纶恶狠狠地盯着李榆,朝臣们不住地摇头,皇帝心里也很不高兴,这家伙大概是没得到封赏心怀不满吧。

“朕已经知道你的军功了,绝不会亏待你,早晚会给你加官进爵,即是封妻荫子也不足为奇,爱卿乃忠良之后,又逢大明多事之秋,有的是搏取军功以光宗耀祖的机会,爱卿何出此言?”皇帝勉强笑了一下说道。

李榆一愣,皇帝也许误会了,马上解释道:“陛下,臣不是当官的料,臣只是一个种地、打猎的穷光蛋,能让老婆孩子有好日子过,能让丰州滩上的乡亲吃饱穿暖,臣就知足了,其他的都不去想。”

李榆的话太没觉悟了,不仅朝臣对他冷眼相看,皇上也觉得大失所望,刘之纶心里暗骂李榆不会说人话,硬着头皮为这家伙辩解:“陛下,靖虏副将打仗把脑子打坏了,又在塞外苦寒之地吃了多年的苦,没经历过大场面,所以见到陛下有点语无伦次,不过他效力疆场时却是忠心耿耿、不畏艰险,虽马芳也不过如此,臣下去后自会对他多加教化,陛下勿听他胡言乱语。”

周延儒从李榆一进殿,就对这个穷兮兮的家伙没有任何好感,在一旁冷冰冰地说道:“马芳乃我大明一方镇帅,屡败鞑靼保我边墙平安,靖虏副将却与鞑靼为伍,又与插汉往来密切,似乎不可与马芳相提并论,倒像是大同边外不服王化的土司而已。”

李榆对这几个刚才嘲笑他的阁臣同样没有好感,张嘴就要反驳,刘之纶瞪了他一眼,抢先答道:“周相所言过矣,王象乾老大人曾就此事向朝廷专折奏对,此事事出有因,非靖虏副将之过,虎墩兔憨如今安居边外而不生事端,靖虏副将也是有功于朝廷的。”

皇帝点点头,示意周延儒不要再提这个话题了,但首辅成基命马上又一本正经问道:“靖虏副将曾在建奴那里呆过,必然熟知贼情,其虚实究竟如何?依你之见当如何平定辽患?”

刘之纶暗骂成基命心怀叵测,这种朝政大事岂是一个小小的副将能说话的,老头是在成心刁难人,他刚想开口说话,皇帝却眼光一亮,将他挥手制止,歪着头等着李榆说话。

“辽东穷困长不出粮食,八旗的人口也少的可怜,与大明根本无法相比,充其量也不过三万来人的精锐,各旗的贝勒们打起仗来都心虚,生怕死的人多了,他们其实才怕大明呢!陛下只要耐心养数万精兵,好好打几次恶仗、硬仗,他们也就完了。”李榆硬着头皮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还在想自己的说词对不对,刘之纶可是警告过他了,什么金国、金军、大汗提都不能提,要说只能说建夷、东虏这样的词,这已经很看得起他们了,以前只能叫建奴。

皇帝和朝臣们交换了一下眼神,这小子是信口开河吧,辽患就这么容易平定了?周延儒冷笑着说:“靖虏副将说的好轻松,‘五年平辽’都没你这口气大。”

“我没说平辽容易啊,我只说打败建夷容易,平辽没有十年、二十年根本做不到,”李榆不理周延儒了,面向皇帝说道,“建夷外强中干不难对付,可辽东汉民、蒙人和诸申有上百万,他们的日子太苦了,不打仗就活不下去,要想平辽就要想个活法,让他们过上温饱太平日子,这才能算真的平辽。”

“一派胡言,此子脑子是真坏了,依你的说法,东虏过不下去了,掳掠大明也是理所当然了,分明是你依然心向建夷。”成基命听不下去了,指着李榆大叫道。

周延儒已经懒得理这个穷小子了,大学士何如宠跳出来指着李榆喝到:“夷狄禽兽也,生性暴虐,他们是如何活法与我大明何干?你小小年纪懂个什么,休要在此胡说!”

大学士钱象坤也摇头晃脑叹息道:“粗鄙武夫信口开河,诚如建奴既灭,辽人必仰慕我天朝威仪,自会重归我大明,哪有你胡说的这么许多事!”

李榆激动得脸都红了,指着朝臣们大声说道“我没胡说,你们没挨过饿也没打过仗,人要是饿得急了,只要有人领头,他们根本就不怕死,拿起刀来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自己家吃饱了也得想法子让邻居家有口饭吃,这样自家才能平安,辽东就是这样,大明可以打翻一个爱新觉罗家,但只要老百姓活不下去,很快就会有其他家的人领着他们继续掳掠,仗会一直打下去,除非你们能把他们全都杀光,你们有本事打下去吗?”

“此子愚钝,我等无须对他多言,就交给刘大人去教化吧。”周延儒阴冷地对刘之纶说道,刘之纶阴着脸一言不发,阁臣们对李榆怒目相视,李榆反而满不在乎地昂首而立。

皇帝被李榆说的心越来越凉,按这家伙说的平辽岂不是遥遥无期,但他心里也明白,平辽哪里是袁崇焕说得那么简单,他上过一次当了,对文臣的信任已经大不如以前,相比之下反倒觉得这傻小子可能说的是真话,只是有点让人丧气而已。

算了,天子怎么能和一个傻子较劲呢,只是这家伙有些野性,还是要多加教化,这个刘圣人做这个也算合适,他强挤出一丝笑意说道:“李爱卿年轻不理事,诸臣勿再怪他,朕以为李爱卿也是个人才,刘爱卿有何打算呢?”

刘之纶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向皇帝躬身施礼说道:“靖虏副将从未上过朝堂,脑子肯定全乱了,陛下不用听他的胡言乱语,臣知道他读过一些书,书中的道理也明白,就是脑子不好使读过就忘,臣与金声打算对他严加管束,多读些圣人的经书典籍,臣既奉诏协理京营,而京营积弊甚多难以一战,已到了不得不严整的地步了,臣请求从京畿勤王的边军中抽些悍勇之士以充京营,靖虏副将勇冠三军,臣也想让他帮着做些事。”

“就依爱卿之言吧,李爱卿就先在京师住段时间吧,”皇帝点点头,还是先把这家伙留下用些时候,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又对李榆说道,“李爱卿,朕再给你加都指挥使同知衔,你就随刘侍郎边读书边办差吧,尤其是要读《孝经》,多读书才能明事理,才能尽忠朝廷,朕就等着给你加官进爵了。”

皇上说完就走了,成基命是个倔老头,与几个朝臣一起还想教训李榆几句,李榆毫不示弱地向他们挥了挥拳头,刘之纶生怕这家伙惹祸,扭起李榆就向外走。

“李汉民,你的胆子越来越大了,大明的朝堂是你胡说八道的地方吗?”一出宫门刘之纶就忍不住了,对李榆劈头盖脸骂起来。

“我没胡说,我对皇上说的都是大实话。”李榆不服气地犟嘴。

“谁叫你说实话了,你以为就你聪明,我不是嘱咐过你,要挑好听的话说吗,我看你是想翻天了。”刘之纶又在找趁手的东西了,李榆赶紧就跑,刘之纶冲着他的背影大喊道,“皇上都下口谕让你跟本官办差读书了,我看你敢跑哪儿去。”

李榆不敢跑了,老老实实跟着刘之纶回到兵部,金声闻讯赶来,看见李榆垂头丧气的样子,大笑着说道:“汉民,我们两个庶吉士愿意屈尊教你读书是你前辈子修来的福分,你有什么想不通的?还不快行拜师礼。”

“李副将,你好福气啊,快向刘大人、金大人行礼。”几名兵部的官员也来凑热闹,文臣收武将为弟子可是新鲜事,而且居然还是夷人,大概也只有刘之纶和金声这种疯子才做得出,大家也乐得起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