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明臣> 第一百零九章 问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零九章 问对(2 / 2)

明臣 更新时间 2021-10-02

黄锦说的是实情,他身在皇宫之内,如何能知道紫禁城外面的事情,况且结交外臣可是宫中大忌,黄锦没事当然不会专门去打听张信的情况。</p>

“传张信觐见。”当皇帝的好处就是,只要吩咐下去,自然会有人把事情办得妥妥当当的,不用自己操心。</p>

</p>

其实朱厚熜也不是心血来潮想见见张信,而是有几个问题想询问一下他的意见,满朝文武百官之中,朱厚熜只信任袁宗皋与张信两人,但朱厚熜觉得袁宗皋性子有些迂腐,在朝廷之时也只会顺着百官之意,没有自己的主见,朱厚熜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张信的身上了,而且经过多次的事例证明,张信应该会很好的为自己解决问题的。</p>

在朝廷为官,家庭住址是不可能保密的,所以这次传令太监很快的就找到正在家中休息的张信,传下皇帝的口谕,张信虽然不明白朱厚熜又有什么事情找自己,但只好与几位好友告别,与传令的太监一起进宫而去。</p>

上次进宫略显匆忙,现在张信终于可以好好观看紫禁城的雄伟气势,以及皇宫中的富丽堂皇,与自己所熟知的一样,金碧辉煌的大殿装饰,大红墙壁加上金灿灿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射下,让张信看花了眼,过了乾清门,到达乾清宫殿外,传令太监进殿内禀报,张信这才收敛心思,等待朱厚熜的传唤。</p>

“皇上有旨,宣张信觐见。”又是一阵此起彼伏的声音,在殿外守立的太监传喝起来,与殿内的遥相呼应,张信按照宫内太监传授的礼节,垂头低视的进入大殿之内,毕恭毕敬的向朱厚熜行参拜之礼,按惯例的参见起立之后,朱厚熜令人赐座,然后挥退左右。</p>

“张侍读这两天在忙些什么?”朱厚熜脸上泛起笑容。</p>

“劳皇上费心,赐予微臣府第,微臣不胜感激。”虽然当时张信已经上表表示感谢,但当着朱厚熜的面,张信还是再次感谢起来,然后再回答道:“微臣前天与袁侍郎小聚,昨天出门访友。”</p>

“怎么从未听说张侍读在京城有旧?”朱厚熜好奇询问起来。</p>

“是湖广汉口的熟人,以及往日在州学的同窗好友。”张信拘谨的回答道,可能以后就是因为他们的事情求朱厚熜,张信干脆提前打个招呼,让朱厚熜知道有这么一回事。</p>

“张侍读有心了。”初得富贵还如此念旧,朱厚熜觉得很满意,也不再理会张信的家庭琐事,直接说道:“张侍读可知兵部尚书王琼之事?”</p>

“微臣略有耳闻,王尚书因涉嫌结交钱宁、江彬权佞被御史弹劾,现已被捕下狱。”这还是听袁宗皋说的,张信心里直叹自己英明,了解朝廷动态的行为果然没有错。</p>

“经朝中大臣商议,王琼应该按《交结近侍律》论死。”朱厚熜淡淡说道:“但朕闻王琼颇有才干,在任期间多有功劳,似乎罪不致死。”</p>

朱厚熜不愿意处死王琼,不仅是因为王琼的才能,更主要的是他能当面反驳杨廷和,在朝中也只有王琼偶尔能与杨廷和相争,可惜王琼运气不好,被人揪住把柄,朱厚熜想下旨免罪也不行。</p>

“皇上仁慈。”张信奉承几句,然后提议道:“皇上可以令王琼上疏自辩,若真是有功于朝廷社稷,可以免他一死。”后世的犯罪嫌疑人都可以请律师为自己打官司脱罪,为什么王琼不可以,如果王琼有些人缘的话,上疏自辩之时,自然会有人为他说话,朱厚熜就可以便宜行事,那其他朝臣也无话可说。</p>

朱厚熜满意的点头,觉得张信的办法非常符合自己的心意,随即回首四顾,发瑞没有什么动静之时,轻轻的向张信招手,示意他过来。</p>

“皇上有何吩咐?”张信带着疑惑的心情慢慢靠近朱厚熜,轻轻的询问道。</p>

“杨首辅上书,要诛杀张永、谷大用、张锐等人,还要招回各地方镇守太监,你觉得朕是否应该同意。”朱厚熜悄悄问道,脸上露出犹豫不决的神色。</p>

朱厚熜虽然厌恶宦官之祸,但做上皇帝之后,查翻历代皇帝们的起居录以及皇帝实录,却发现历代皇帝都喜欢作用太监,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朱厚熜隐隐约约觉得,如果真按照杨廷和的提议做,似乎有些不好,但是哪里有问题,朱厚熜自己也不清楚,只好询问张信,看看他有什么意见。</p>

“杨学士的本意是好的,皇上应该采纳,但若是一下子把各地的镇守太监招回,似乎有所有不妥,不如缓缓行之。”张信考虑放久,觉得杨廷和这个提议,不管是出于什么样子的目的,但对国家和百姓都是有好处的,没有理由反对。</p>

“缓缓行之?”朱厚熜疑惑道。</p>

“镇守各地方的太监何其多也,若是一起招回,虽然不至于闹出乱子,但也难免生出许多事端来,不如慢慢来。”张信微笑说道:“让朝中大臣写个折子,以一年之期为限,招回镇守各地的太监,第一步该从何入手,应该从哪一个省份先来,都要有详细的计划,不然闹出是非来,也不知道问题之所在。”</p>

张信虽然不懂政治,但是管理学还是知道的,镇守天下各地的太监何其多,与地方势力犬牙交错,一下子要把他们全部罢免,不闹出事端来才怪。</p>

“朕觉得也是如此。”朱厚熜时常听张信畅谈古今世事,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点头同意张信的意见。</p>

“却不知道皇上把太监招回之后,如何处置他们。”张信询问道,心里考虑的却是另一件事情来。</p>

“当然是留在宫中听用。”朱厚熜毫不犹豫的回答,既然不能镇守各地,那肯定是留在宫中使唤,不然还能如何处置他们,总不能放任自流吧。</p>

“皇上可曾想过,先朝为何有宦官之乱。”张信轻轻问道。</p>

“不知先生有何见解。”张信与朱厚熜谈论时事的时候,从来没有对明朝的各种政策及时事发表过看法,现在居然要开讲,这让朱厚熜有些兴奋,仿佛回到兴王府书房一样,马上正襟危坐起来,神情也显得有些拘谨。</p>

“太祖皇帝曾经有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但历朝来遵守这一圣意的先帝聊聊无几,皇上可知其中原由?”张信声音非常微弱,如果让人知道他在这里说话的内容,肯定会参他一个大不敬之罪。</p>

“那是为何?”朱厚熜也没有在意,反而不解的询问起来,翻阅历代皇帝的起居录之后,朱厚熜也时常觉得很迷惑,但还没有领悟其中的含义。</p>

“那是因为宫中的宦侍太多了,先帝们经常与之朝夕相处,自然而然的信任他们,但是没有想到他们居然辜负先帝们的信任,任意妄为祸害朝廷社稷。”张信当然不会笨到实话实说,而是找了其中的一条理由。</p>

“那依你之意,该如何防止此祸继续延续?”朱厚熜的政治经验还少,怎么能分辨出张信此话的真假,而且他从来没有怀疑过张信回欺骗于他,最重要的是朱厚熜也认为张信这话说的有道理。</p>

“像杨首辅裁革冗官一样,也把二十四衙门太监裁革一番,留下忠心护主之人,其余人等遣散回家。”张信的提议比杨廷和的还要恨,他只不过是和太监们争权,而张信做的更加彻底,直接从根源上断绝太监专权的途径。</p>

.................</p>

上架满月,给自己庆贺下。(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