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月斋的生意好转,让九娘不禁松口气,吴丹也展露了笑脸。在她们看来,吴征就像一个舵手,在急流险滩中掌控着他们的小舢板继续前进。可舵手本人却了然,真正的黑手还没现身,最终的雷霆一击尚未到来。吴征看着九娘和吴丹开心,一回家就把愁事撂开陪她们疯玩,院子里重新充满了欢声笑语。
晚上等其他人都睡下,吴征才和青牛、甲、乙谋划如何反击。经过锻炼,青牛已经成长为一个决策制定者。倒是甲、乙兄弟成为决策的执行者。小丙对于决策的细化能力绝佳,所以他来做任务细化和分配工作,属于狗头军师的角色。
依计而行,吴征正式在店门口支起粥棚每天两次施粥。和别家不同,吴征这里吃饭管饱,却不能白吃,来的人都会被安排做工,否则第二顿没得吃,用四个字来说更准确“以工代赈”。对绝大多数流民而言,能自食其力更让他们觉得称心,更何况还能吃饱饭。因此聚拢在吴征这里的人一天多过一天。
在沈知县默许下,吴征带着他们把城内的坑洼的路段重新铺平,在街角巷尾垒砌了公厕,给城里往来的人群提供了不少方便。这些举动让原住民消减了对流民的敌视,渐渐地也有普通人家雇流民给自家干活。半个月,县城的治安大见改观。这事引起了沈知县的高度关注。“此子做事总能给人惊喜。”他决定再给吴征更大的舞台,然后好好观察一番。
吴征拿着鸡毛当令箭,自告奋勇的带着流民们清理护城河。要说这护城河清淤,沈知县包括县衙里都觉得头大,由于兵灾战祸,这护城河已经堰塞了。围绕县城的一匝护城河,现在快成了臭水沟。冬春还好,夏秋两季蚊虫肆虐,那股臭味更让人难以靠近。
基于天灾人祸等诸方面原因。护城河的清理疏通工作,被县衙门的人集体忘却了。虽然很多人知道这淤泥经过沤熟便是上好的农家肥。但相比于更容易获得的农家肥,这淤泥更显得鸡肋了。吴征也是经过一番核算才下定了决心。
三百多流民被分成几波,各有分工。有人负责运来生石灰,有人负责粉碎了分段投入护城河水中,等个一天,再有人下去一点点的清理着河道。因为用过生石灰,倒也不用担心太多用。熟石灰和淤泥是分开存放的,熟石灰还能用来抹墙。了清出来的淤泥都被运到临时划定的晾晒场妥善的堆好准备沤成熟肥,堆得像小房子一般高高的,很是壮观。
突然多出来的上好肥料引来了县城左近几家大地主的哄抢。吴征很痛快的把淤泥全部换成了粮食。吴征开设的粥铺进一步得到充实,每天两粥变成了一饭一粥,这让吴征在流民中已经是观音菩萨一般的存在了。其实这些人未意识到,他们通过自己的辛苦赢得了长山县官民的好感与认同。
举重若轻,吴征一番运作轻巧的把灾民的隐患化于无形,而且各方面获益颇多。他自己的声望仅次于知县了;流民们获得了理解与认同,吃饭不再是难题;县里治安好转,县城的环境和硬件都得到了一定的完善与提升。
一直旁观的沈知县不由拍案叫绝,大呼痛快。他兴奋之余,乘着酒兴笔走龙蛇修书一封发往州府,为吴征请功。沈蓉是父亲最贴心的小棉袄,沈知县写请功信,就是她研的墨。因此沈知县是如何对吴征不吝惜溢美之词的,沈蓉都看到了。看在眼里,却是甜在心底,沈蓉发觉自己情绪不对,悻悻的想关我何事?却未察觉自己已经芳心暗许。
天太热,吴征家的晚餐改在院子里吃。猪肉丁、香菇、大葱和甜酱做好的卤子,舀一勺浇到碗里,白生生的面条、酱红色的汤汁、晶莹剔透的肥肉丁、黑白交映的香菇,伴着翠绿的葱叶,看上去就赏心悦目;端碗在鼻子底下轻轻一嗅,酱味咸甜、肉味醇厚、香菇浓郁,葱香清新(并非用葱花炝锅);用筷子夹了吃一口,面条筋道,肉丁软糯,满嘴流油。正当全家人准备全面开饭的时候,有人来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