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国家人物志> 55.聂耳:用音乐呼唤民族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55.聂耳:用音乐呼唤民族魂(1 / 2)

 导读:聂耳,是每个中国人都熟悉的名字,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乐曲就谱自于这位天才音乐家之手,聂耳23岁短暂生命中留下的乐章,奏响了中华民族解放的最强音,激励着一代代国人“前进!前进!前进!进!”郭沫若曾赞誉他是“中国革命之号角”。

聂耳:用音乐呼唤民族魂

聂耳,原名聂守信,号子义,1912年出生于云南昆明市,祖籍玉溪县。父亲是个中医。他4岁丧父后,母亲靠经营药铺和帮人做针线养活全家。童年时的聂耳,受到云南丰富而又优美的民间音乐和戏曲的熏陶,对音乐无师自通。10岁时从邻居那里学会了吹笛子,后又学了拉二胡、弹三弦和月琴,后参加了学生乐团,并担任指挥。

1927年,他考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校期间,他受到五卅运动和大革命风潮影响,读到一些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杂志。1928年秋,他加入了共青团,并参加了秘密印刷和散发传单等工作。1930年春,云南省委遭受严重破坏,聂耳得知有叛徒供出他参加共青团的情况,马上去了上海。

刚到上海的聂耳,为生活所迫去烟店当店员。翌年,烟店倒闭,他一度徘徊街头,后考入明月歌剧社,自19岁起正式开始了专业艺术生活。当时,他因耳朵非常敏锐,别人起了个绰号叫“耳朵先生”,他索性就此改名聂耳。

因为聂耳从小家境贫寒的聂耳对劳苦大众有深厚的感情,鄙视那些钻在“象牙之塔”中的孤芳自赏和为少数人服务的“阳春白雪”。他在北平时穷得买不起棉衣,却在秋末来到贫民区,用有限的几个钱来收集北方民间音乐素材,并在“充满了工人们、车夫、流氓无产阶级的汗臭”环境中聆听卖嗓子、卖武功的吼声,从中知道了他们“生命的挣扎”的心曲。在上海,他经常踏着晨霜夜路体验女工上班的辛苦,从而创作出《新女性》。聂耳还与小报童交上了朋友,天天问寒问暖,那首著名的《卖报歌》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诵读出来的。

聂耳没有像样的创作条件,到上海一年后经过苦苦积攒,才买到一把多年梦寐以求的廉价小提琴。他居住的斗室冬冷夏热,到北京一次连续登台演出四天仅得6元钱报酬。这不仅使他从心底更憎恨资本家老板剥削的冷酷,其作品也不断呼喊出人民要求解放的心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