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国家人物志> 48.沈从岐:“天下第一刀”的发明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8.沈从岐:“天下第一刀”的发明人(1 / 2)

 刀是十八般兵器之首,自古以雄浑豪迈、挥猛如虎驰名疆场。东汉末年《释名》一书称道:“刀,到也。以斩伐其所乃击之也。”言简意赅描述了刀的特性。如今,刀不仅被赋予冷兵器以外的文化内涵,而且成为国家外交和礼仪活动中一展国威、必不可少的国家象征。至于我国第一把“三军仪仗队”指挥刀,设计完工后,震惊四座,直接被国家领导人称为“天下第一刀”,而他的发明者就是沈从岐。

《刀梦》

沈氏俯身心何往

从霜半百磨一刀

歧路多折志不忘

铸就名刀天下传

沈从岐,1961年入伍,多次被评为“五好战士”,两次获三等功,曾三次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亲切接见。1992年,临危受命,担负起我国三军仪仗队指挥刀的设计任务,后历经十次返工、十六次送样,最终通过验收,而成就了一代世界名刀。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和中央军委等国家领导先后给予其至高评价。

生在“宝剑之乡”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刀的国家。从殷商的铜刀到西周的宝刀,再到后世出现的昆吾、中山、赤冶刀、项羽刀、桂溪刀等都已名载史册。而对于,浙江省庆元县来说,更值得历史记载。因为这里就是我国“龙泉宝剑”之乡。古时,铸剑宗师干将莫邪投身熔炉炼就名剑,当地人妇孺皆知。或许正是耳濡目染,沈从岐自小就埋下了与刀结缘的伏笔。

新中国成立后,沈从岐被政府保送入学,后成为公安部一名机智勇敢的侦察兵。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由于他掌握了过硬的军事技能,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曾被评为全军“五好战士标兵”。1964年,他光荣出席公安部首届“四好连队”、“五好战士”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国家主席刘少奇听了沈从岐的事迹报告后,握着他的手说:“做得好,做得好,人民子弟兵就要好好为人民服务”,并送给他一本签了名的《论共产党员修养》一书。

这本书成为沈从岐以后行动的座右铭,他从此懂得怎样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这本书也同时成为他“站错队”的罪证。“文革” 期间让他饱受磨难。沈从岐被非法开除党籍,强迫退伍。为躲避造反派无休止的批斗,他只身回到家乡龙泉,在深山密洞里躲藏了两年。

人生的跌宕起伏,并没有使沈从岐埋怨畏惧,反而用更加坚定了他为国奉献一切的决心。1971年,他被安排到龙泉县化肥厂当了一名普通的工人。

拨乱反正后,沈从岐的错案被纠正。1983年他被任命为庆元县造纸厂党支部书记兼副厂长。由于他卓有成效的工作,1985年9月被调任中山帽厂任厂长兼党支部书记。

中山帽厂是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以“军转民”的形式转给地方政府的企业,也是军队对革命老区经济建设的一项援助。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20周年,担任厂领导的沈从岐生产的中山帽,经严格检验后获准以“中山”命名。1987年,“中山”牌中山帽获第二十届全国优秀纪念品奖,1988年又获全国体育用品博览会“最受欢迎产品”一等奖。

临危受命 担起铸刀重任

我国,从1953年正式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到1992年国庆前夕,执行队长一直都只行徒手礼,这与国外相比显然有失庄重。

为此,1991年,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提出:国威军威看仪仗,三军仪仗队应该有一把体现国魂军魂的指挥刀。对于军刀的要求,邓小平用了“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现代化的指挥刀”来概括。

但是,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当时四处寻找有名望的军工企业和刀具生产厂家,都因该指挥刀设计的特殊性、工艺要求的复杂性而无厂敢接。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领导想到了著名铸剑大师沈广隆的后人、与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有多年合作关系的老兵沈从岐。因为,他曾经在亚运会期间制作了600把“中山宝剑”赠送给外宾,其古朴浑厚的气质给所有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于是,有关方面立即与沈从岐取得联系。沈从岐毫不犹豫的欣然受命,在生产三军仪仗指挥刀的协议书上,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而这时,他只有一个念头,不辱使命造好宝刀。

沈从岐开始仔细研究中国与世界的刀剑铸造史。从刀剑的种类上看,任何民族的刀,本身都蕴含着一种文化,并依附着一种民族的精神。从工艺上看,中世纪欧洲宫廷御用剑上,多是精雕细琢,并以天然宝石镶嵌,雍容华贵,彰显宫廷的奢侈之风。东方日本刀则锋利冷峻,不善雕琢,还带着残忍的血腥之气。而中国的九狮刀独树一帜,不但手工艺精湛,而且寓意深刻。不过要以此为样板制刀,那是万万不可的。因为如今所设计的刀,以后要代表三军、代表中国去接见外国元首,参与重大国事活动,是国家和军队的象征,它必须有别于以往的传统刀具。为此,沈从岐绞尽了脑汁。

苦思冥想 精益求精

结合纷繁的构想,沈从岐开始构思刀的每一个细节。雄伟的长城,腾飞的金龙和彩凤,翱翔的和平鸽……他觉得这些图案可以艺术地再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以及优良的传统美德和热爱和平、追求世界祥和发展的世纪主题。

1992年3月28日,在有了初步构思后,沈从岐开始着手研制。但问题接踵而至。一是资料奇缺,手头只有3把参考样刀和3套设计方案,参照物也少,再加上指挥刀在国内无人做过,所以也无经验可借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