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国家人物志> 42.杨明秋:一块砖诠释“低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2.杨明秋:一块砖诠释“低碳”(1 / 2)

 “我做的并不多,只是追随了政府的脚步,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

——杨明秋

杨明秋:一块砖诠释“低碳”

2009年12月,联合国最引人注目一次国际会议、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隆重召开。会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义正言辞回应了西方国家咄咄逼人的无理指责,并向世界庄严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言必行,行必果,一句负责任的历史承诺,使中国再度被世界刮目相看。四川籍民营企业家杨明秋,实业报国、迎难而上,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世界首创“秸秆制砖”技术,不但解决了传统砖体材料在节能降耗、环境保护、抗震保温和隔音防水方面的缺陷问题,而且真正给国家呈现了一块“低碳”的“砖”,仅此一项就为国家创造了难以估量的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价值。

躬耕十年

方寸天地开拓人生

杨明秋,四川蒲江县人,成都市环绿秸秆有限公司董事长,躬耕制砖业十余年,深谙建筑节能的重要性。他首创的秸秆造砖新技术及其衍生产品,已在建筑行业中凸显优势。

聪明睿智,不惑之年的杨明秋,带有成都人特有的乐观性格。虽然今年四十有七,但 “数风云人物还看今朝”的创业干劲与激情犹存。

回顾往昔,走南闯北,以业为径,做了多年砖厂生意的杨明秋,终于在秸秆制砖这片方寸天地中,找到了人生新的方向。其成功背后,有着一段“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趣味经历。

记得2004年时,杨明秋一直从事着粘土砖生产销售的生意。一次取土的过程中,因为一个农民失信,没有将田里的秸秆拔除,导致生产管理人员直接将掺杂有玉米杆的土块最终做成了砖。

一向奉行质量为企业生命的杨明秋,一时不敢销售这批砖,便将部分掺有秸秆的砖拿去质监部门检测。结果最终的检测结果让质检人员和杨明秋都吃了一惊。因为一般情况下,粘土砖每平方厘米能承受75公斤的压力就算合格,但这块砖每平方厘米承受的压力高达100公斤。

后来,国家关闭粘土砖厂,杨明秋也转型生产页岩砖。一直到2007年,成都市关闭了所有煤矿,砖厂不得不远途跋涉去乐山、雅安拉煤,这样一来成本陡然上升,加上煤炭价格飙升,企业发展举步维艰。杨明秋起初想到用天然气,但天然气的成本很高,不现实。直到有一次,和朋友喝茶聊天时,杨明秋突然想到了“秸秆”。

在古代,古人烧砖都是用柴火,现代人为什么非要用煤炭?带着这个问题,杨明秋找到一个朋友,谈起了自己想用秸秆烧砖的想法。同行闻听后吃惊的说:“你会不会有点异想天开,几千年都没人干的事情,你敢去做?”

的确,在这个空白的领域里,重新开拓一片新天地,将是何等的不容易。朋友的一席话,没有停止杨明秋的脚步,反而更加增加了他的信心。“我们是朋友,你有没有胆量去干,要有胆量我们就一起干,要没有我就一个人去做!”朋友被杨明秋这股敢于打破传统和敢想敢做的精神所折服,并答应与杨明秋一起尝试。

最后,两人商量每人出资20万做实验。之后的1000多个日夜里,杨明秋时刻都关注着秸秆制砖的成效,通过细致入微的计算和测量,终于掌握了秸秆砖的各项生产指标,并准备推向市场。

汗水浇灌

“节能砖”显现优越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