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国家人物志> 34.许振超:中国“金牌工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4.许振超:中国“金牌工人”(2 / 2)

\"一钩准\"是许振超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开门机时的创造。集装箱上有4个锁孔,从几十米高的桥吊上看下去,很难分辨,更别说用在空中摆荡的吊具放下去,一次把琐眼都对齐,把集装箱抓牢靠了。但是,许振超和他的队友们就是做到了。许振超炼成\"一钩准\"的诀窍是,钩头起吊平稳,钢丝绳走\"一条线\"。他的大徒弟张显新操作起来,轻松自如,一钩一个准。他笑着说:\"我练了1年才练出来的。

一钩净\"是许振超的又一项发明。在青岛港开吊车的司机,都知道一个\"四稳\"的口诀:就是在舱内起钩要稳,旋转时要稳,落钩时要稳和变幅时要稳。但要协调做到这四个方面很不容易。特别是落钩,操作不好就会造成货物撒漏。如何能做到不让货物撒出来?许振超开始练习,练了半年后,做到了吊具一钩下去,一点不撒,他把这种技术起名为\"一钩净\"。抓粮食时,吊具一抓斗重10吨。要准确地把抓起来的10吨粮食装入长12.5米,宽2.7米的车厢,很不容易。因为吊车的抓斗伸张开有3.4米,比车厢要宽。许振超就反复练习,琢磨抓斗的嘴张多大正合适,终于找出了恰当尺寸。铁路运粮食时,对装车的标准要求很严格,粮食要在车厢内打个尖,高出车厢80公分,码头工人叫起\"龙骨\"。打这个\"龙骨\"很难,坡度要合适,坡面要平滑,盖上蓬布后,才能不存雨水。许振超用他的\"一钩净\",把这些问题给解决了。

许振超发明的\"二次停钩\"如今已经被桥吊司机们广泛应用。他经过统计发现,桥吊作业中最容易出安全问题的环节就是箱子一起一落的时候。为避免发生类似问题,他要求桥吊队每名司机在吊箱时都要做一次\"二次停钩\",就是箱子刚离地和快落地的一刹那,放慢速度,先观察后起落,这样做虽然使每次操作时间多了几秒钟,但杜绝了事故隐患,最终提高了生产效率。

许振超的另一个\"绝活\"叫\"无故障运行\"。结合青岛港口的实际,许振超提出了一个核心班轮保班作业\"一二三\"的工作法,\"一\"就是\"一个目标\":桥吊呈现无故障运行;\"二\"就是\"两个制度\":凡是保班作业,一要技术主管昼夜值班制,二是出现突发故障15分钟排除制度;三是\"三个事先\":对桥吊,保班作业前要技术主管事先检修一遍,事先掌握船舶技术资料、作业箱量,事先动员。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实现了保班作业无故障运行的目标。之后,他们又在全国沿海港口率先实现了\"核心班轮保班全部100%\"的目标。

他关心群众疾苦。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意见,了解群众心声。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解决群众的疾苦作为工作的第一目标,以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评价工作成效的标准。要带着问题调研,带着感情做工作,带着责任抓落实。为广大职工群众尽心竭力解难事,扎扎实实做好事。

以身作则,团结带领大家共同前进。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在群众中间,直接与群众打交道,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的形象。要注意发挥好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同时,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大家一道前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