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国家人物志> 33.蒋庆泉:抗美援朝志愿军步话机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3.蒋庆泉:抗美援朝志愿军步话机员(1 / 2)

 战或许是错,但败不是错。战争或许有错,但战士没有错。朝鲜战争对于年过八旬的蒋庆泉,是无论如何也忘却不了的。当年,他从暗堡爬出时,身边一百多名志愿军战士已经倒下,阵地上只剩下他一个人。面临重兵压境,阵地即将丢失,蒋庆泉视死如归,拿起步话机向我指挥部极声高呼“向我开炮”。

战后,他沉默寡言,把难以碰触的经历,掩藏了半个多世纪。如果不是因为亲戚偶然间看到的一个节目,蒋庆泉或许永远都只会是一个生活在辽西偏僻村庄没人注意的老头。

战火中,他高喊“向我开炮”;战后,他又是历史淹没下的英雄。

寻寻觅觅 英雄安在?

2004年的一天,辽宁省锦州市大岭村蒋庆泉的儿子蒋利接到舅舅冯自元的电话。冯自元说,看到中央电视台崔永元主持的《电影传奇》中一位老嘉宾说《英雄儿女》中喊“向我开炮”的那个王成是有原型的,名叫蒋庆泉。

“我问你爹了,他说是媒体炒作。”冯自元在电话里焦急地问,“可电视里说蒋庆泉是23军的,你爹不就是23军的吗,哪有这么巧的事情?” 对于47岁的蒋利来说,《英雄儿女》并不陌生,这部战争影片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在葫芦岛市当小学老师的蒋利,知道父亲参加过朝鲜战争,是一名老兵。父亲桌上常年备着的《抗美援朝纪实》、《志愿军战事全纪录》、《三十九军在朝鲜》等书籍,大多被翻掉了书角。然而对于当兵的故事,蒋庆泉不允许子女过问。在蒋利的记忆中,父亲唯一一次主动提起打仗的事是在40年前。那次,蒋庆泉从村里带回了一张泛黄的报纸,指着里面一篇描写志愿军攻打石岘洞北山的文章对儿子说:“这场仗爹打过。”

挂了舅舅的电话,蒋利当晚赶回锦州进一步询问父亲。蒋庆泉沉默许久后说“喊了又怎么样,他们没有开炮啊!”随后,便开始发抖直至沉默。蒋利没有继续追问,他感觉到父亲埋藏着一段特别的经历。

回家后,难以平静的蒋利,通过电脑发现有人在寻找自己的父亲,题目包括《关于王成原型》、《“向我开炮”的又一轶闻》、《呼唤“王成”:你在哪里?——“向我开炮”英雄故事后面的故事》等。

这些文章明确指出,23军步话机员蒋庆泉在石岘洞北山阵地上喊出了“向我开炮”。文章的作者是同一个人,一位叫做洪炉的老作家,他曾经是23军《战地报》的一名记者。蒋利没想到这么多年,居然还有人在寻找自己的父亲。随后,他在一个论坛的转帖《呼唤“王成”:你在哪里?》下面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并留下了电话和电子邮箱。而那个被称作洪炉的记者,从1964年《英雄儿女》在全国放映开始,便尝试着寻找蒋庆泉。遗憾的是当时23军被裁军后都被整编到了其他部队,原有战士的资料全都遗失。

10年过去,蒋庆泉仍然音讯全无,就在洪炉几乎要放弃之时,2008年9月,一个来自江苏的长途电话打破了那份静默。

电话是亲历那场战争的原志愿军战士陆洪坤打来的。当时正值暑假,陆洪坤的孙女正在家中上网。当孙女在网上搜搜爷爷的名字时,无意间发现了《呼唤“王成”:你在哪里?》的这篇帖子和蒋利留下的联系方式。通过蒋利,陆洪坤联系上了蒋庆泉。当听到老战友的声音时,一种难以言语的激动涌上心头,路洪坤说的第一句话便是:“向你开炮的人找你来了!”

两位老人的长谈中,陆洪坤始终喊着“小鬼”,蒋庆泉则叫着“小胖子”, 双眼湿润的两位老人,跨越半个世纪后的通话,沉重而激动,那份因战争而结下的永恒情谊依旧如昨日。

放下电话后,蒋庆泉“激动得浑身发抖”。这个20多年没出过远门的老人当即决定,要看老战友。国庆时分,蒋庆泉坐上了驶往宜兴的火车。20多个小时的硬座,承载着一位老人的心酸与心情,向前,向前,向前……直到来到战友陆洪坤家,这段被埋没的历史重现江湖。

人生起落

英雄无悔

蒋庆泉,辽西偏僻村庄农民,中国共产党员,曾经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因表现英勇,曾荣获三等功。

在1953年4月时,狭窄的三八线两侧,密集部署了双方200多万人的军队。每一块阵地都反复争夺,“人肉如山”,战士们没有时间修筑工事,就把尸体堆成坎,趴在上面打仗、进食、喝水。

同年4月18日,蒋庆泉所在的23军67师201团5连接到命令,攻占石岘洞北山,然后“扼守阵地,组织炮火大量杀伤反击之敌”。出发前,连长便开始指定,若他死后谁来指挥下面的战斗,一直从排长指定到了年岁最小的一位班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