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国家人物志> 3.袁隆平: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袁隆平: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人(1 / 1)

 袁隆平,1930年9月1日生于北京,江西省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在科学之路上,很多发现都具有突然性或偶然性。1960年,袁隆平有一次从学报上看到杂交高粱、杂交玉米、无籽西瓜等被广泛应用到农业生产中的消息。这使袁隆平认识到,遗传学家孟德尔、摩尔根及其追随者们提出的基因分离、自由组合和连锁互换等规律对作物育种的重要意义。于是,袁隆平跳出了无性杂交学说圈,开始了水稻有性杂交的试验。

同年7月,袁隆平在早稻常规品种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与众不同的水稻植株。第二年春天,他把这株变异株的种子播到试验田里,结果证明了上一年发现的那个“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地地道道的“天然杂交稻”。他想:既然自然界客观存在着“天然杂交稻”,只要我们能探索其中的规律与奥秘,就一定可以按照我们的要求,培育出人工杂交稻来,从而利用其杂交优势,提高水稻的产量。这样,袁隆平从实践及推理中突破了水稻为自花传粉植物而无杂种优势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于是,袁隆平立即把精力转到培育人工杂交水稻这一崭新课题上来。

在1964年到1965年两年的水稻开花季节里,袁隆平和助手们每天头上烈日,脚踩烂泥,低头弯腰,只为寻找几棵野生水稻。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在一片泥田里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的植株。经过两个春秋的观察试验,袁隆平掌握了水稻雄性不育的原因,他根据数据撰写了论文,发表在1966年第17卷第4期《科学通报》上。这是国内第一次论述水稻雄性不育性的论文,不仅详尽叙述水稻雄性不育株的特点,还把当时发现的材料区分为无花粉、花粉败育和部分雄性不育三种类型。

从1964年,“天然雄性不育株”被发现算起,袁隆平和助手们整整花了6年时间,先后用1000多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但遗憾的是尽然没有培育出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100%的不育系来。最后,袁隆平总结了6年来的失败教训,并根据自己观察到的不育现象,认识到必须跳出栽培稻的小圈子,重新选用亲本材料,提出利用“远缘的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的新设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袁隆平带领助手李必湖于1970年11月23日,在海南岛的普通野生稻群落中,发现一株雄花败育株,并用广场矮、京引66等品种测交,发现其对野败不育株有保持能力,这就为培育水稻不育系和随后的“三系”配套打开了突破口,给杂交稻研究带来新的转机。

在研究水稻的日日夜夜里,袁隆平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败,熬过了一次又一次挫折。后来遭遇“动乱”,他的全部试验成果几乎被毁之一旦,还好助手们事先藏好了几株雄性水稻。至1972年,农业部把杂交稻列为全国重点科研项目,组成全国范围的攻关协作网。1973年,广大科技人员在突破“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基础上,选用1000多个品种进行测交筛选,找到了1000多个具有恢复能力的品种。张先程、袁隆平等率先找到了一批以IR24为代表的优势强、花粉量大、恢复度在90%以上的“恢复系”,也是这一年10月,袁隆平发表了题为《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标志着我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紧接着,袁隆平又和同事们相继攻克了杂种“优势关”和“制种关”,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铺平了道路。1974年,袁隆平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

1980-1981年,袁隆平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1982年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任863计划两系杂交水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正当中国的超级杂交水稻从图纸走向现实之际。九十年代后期,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一位思想家——布朗抛出了“中国威胁论”,撰文说到下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到时谁来养活中国,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短缺和动荡危机?这一学说震惊了中国和全世界。此时,袁隆平站出来,以一个中国科学家的身份向世界宣布:“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能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为此,2000年,在袁隆平的主导下,中国超级稻育种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第一期目标,而第二期目标也于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

在袁隆平心中,只有两个心愿:一是把“超级杂交稻”合成;二是让杂交稻走向世界。这是一种无可言语的博爱,为了实现心愿,他已超然于名利之外,梦魂萦绕的只有杂交稻。他希望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不但能增强我国的吃饭问题,而且也为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饥饿问题做出贡献。2006年4月,袁隆平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8年12月,布朗就“中国威胁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现在已经成为国际粮食援助计划的提供者。这种从受助者到施助者的转变在世界上并不多,而且没有国家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种转变。”布朗的感慨,实际上是对袁隆平及中国广大农业科学家的赞赏和仰慕。

2010年9月1日,在袁隆平80寿辰之际。湖南卫视为袁隆平院士和正在此间举行的首届中国杂交水稻大会献上了一台名为《为了大地的丰收》的文艺晚会。晚会上,国家领导人纷纷发来贺信,祝贺袁隆平院士80岁生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