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国家人物志> 1.胡星斗:赫伯特·西蒙式的经济学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胡星斗:赫伯特·西蒙式的经济学家(1 / 2)

 导读:他拥有百万粉丝,曾经是搜狐微博人气总榜第11名,当时王石与任志强分列第12和第13名。他与赫伯特·西蒙一样具备独特的思维模式和独立的学术思想。他尊崇法制……每天都有媒体连线或采访他。他是国内外媒体采访最多的经济学者之一。

在学术上,他发表过200余篇论文等。他精通英语、日语,并自学法语、德语和俄语,到过亚、美和欧诸多国家,对各国的历史、人文和经济如数家珍、见解尖锐独到。

他少年时,被誉为“数学天才”。1977年,全国向陈景润学习时,他所在的县城却喊出了“向胡星斗学习”的高调口号。那时,胡星斗读高二,年仅16岁,当年参加高考,并以超出清华大学录取分数线的成绩考入华中科技大学,

如今,五十而闻焉,斯亦足畏也已……他是“中国问题学”的提出者、“事理学”的创始人、“弱势群体经济学”的鸣锣开道者、财产保护公益论坛的发起人、宪政经济学研究者、世界华人100位公共知识分子之一、中国十大理性公民、北京理工大学政府经济学教授、著名经济学专家。

他就是胡星斗,一个赫伯特·西蒙式的中国学者。

千年古城 名人辈出

江西省德安县有着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好莱坞顶级导演、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李安在这里诞生,从这里走向世界。

胡星斗,1962年11月11日出生于江西省德安县后田村的胡家村,其父母质朴善良是典型的传统农民。胡星斗说:“我的父母都是江西省进贤县人,母亲从小就父母去世,四五岁时只能靠十来岁的哥哥抚养,但哥哥尚小无法照顾她,加上家境贫寒,就只能睡在猪圈里。后来,母亲到了我父亲家当了童养媳,但我爸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一家兄弟几个没有文化、没有技能、没有社会保障,吃了上顿没下顿,压力非常大。”

迫于生活的压力,胡星斗的父母离开了进贤县来到南昌市谋生。这时胡星斗的哥哥出生了,家里有了四个小孩,加上三年饥荒,一家人生活更加拮据。胡星斗的父亲觉得城里已无法养活一家人,于是再次背井离乡选择去农村生活,并最终定居德安县后田村胡家村。在最为艰难的岁月中,胡星斗出生了,排行老五。最后兄弟姐妹一共七个,年龄大的都参了军,自己和弟弟妹妹生活的时间稍长一点。

一家人为了生计都在努力。胡星斗的父亲会理发,后来自学了磨剪刀。接着机会来了,德安轮胎厂(后改制为江西轮胎厂)找到胡星斗的父亲,让去磨剪轮胎的剪刀。于是,胡星斗的家庭成分由农民变为半工半农的组合家庭。父亲当工人,母亲闲暇之余也帮人理发,一家人的生活开始有了起色。少年的胡星斗则往返于德安轮胎厂属小学和当地农村小学间就读。胡星斗说:“我恐怕是当年中国最早的打工者子弟之一。”

看着父母夜以继日的为家庭操劳,年纪尚小的胡星斗除了用功读书,就只能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之事。他放学后,就主动去为父母做家务和饭菜,有时还会去工厂帮父亲打扫一些地方,或者到工厂四周去割些猪草煮了然后再给猪吃。胡星斗说:“那个时候生活很清贫,但没有感觉到苦,也不会有人歧视你。”

在学习方面,胡星斗一直是学校的尖子生。他记得每年都被评为“五好学生”,一、二年级时代表学校给驻地解放军送过柴,并宣读感谢信。由于当时主人翁的“翁”不会念,就尴尬的向老师请教,致使他现在还记忆犹新,又感到童趣珍贵。

中学时,胡星斗每天要走十几公里的山路到德安县城就读。后来寄宿,自己的父亲就经常给自己带一小罐咸菜或豆豉。因为小时候很喜欢喝豆豉汤,所以同学们就给胡星斗起了个“豆豉汤”的绰号。在学习成绩上,胡星斗始终保持着第一或第二名。学校每年严格评审和筛选的校级优秀学生和三好学生都有胡星斗的名字。

1977年,德安县举办第一届数学竞赛,县城各机关单位选派优秀干部、青年参加,社会其他知识分子也踊跃报名。后来,正读高二的胡星斗参加比赛,一鸣惊人摘取第一名的桂冠。紧接着,胡星斗代表德安县参加了九江市举办的数学竞赛,斩获大奖。

自古英雄出少年,初露峥嵘的胡星斗,一时成为全县城谈论的焦点人物。

改革开放初期,全国各地学习数学天才——陈景润,纷纷喊出“向陈景润同志学习”的口号,而胡星斗所在的县城各中学却高调喊出“向胡星斗学习”的口号。当时,在低年级就读的弟弟也感到奇怪,为什么学校倡导着要向自己的哥哥学习。

1978年,德安中学推荐读高二的胡星斗参加高考。胡星斗按照规定先填报了志愿后参加了考试。高考后,胡星斗才知道自己分数其实已经超过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但为了保险起见,自己填报了华中科技大学(原名华中工学院)。虽有些遗憾,但也算是命运安排。从此,胡星斗成为那个年代让人仰望的一名大学生。

探索真知 别具一格

在华中科技大学胡星斗学的专业是“船舶电气自动化”,或许是兴趣的问题,便没有花太多心思,而是将时间都用在英语、文学等其他学科上。胡星斗自嘲说,那时的自己是“不学无术”、“不务正业”。但在同学看来,胡星斗很有才华,大家都叫他“词典”,因为不论什么英语单词,只要说出来,胡星斗都知道其意思。胡星斗还自学日语,翻译了两本书,一本是《自动控制理论》,一本叫《系统工程学》,但没有出版,不过手稿还在。”除此之外,胡星斗还学了法语、德语和俄语。后来要考研究生,专业还是“船舶电气自动化”。平时没有花时间在专业上,只能临时抱佛脚。胡星斗集中精力和时间温习专业课,最终出人意料的考取了全班第一名,顺利考取了研究生。

不过,对于胡星斗而言,心情很平静,因为研究生攻读的专业依然是“船舶电气自动化”,依然提不起兴趣。于是,胡星斗把大量时间用到了其它学科上,并开始关注中外文史和社科类书籍。

1981年6月15日,胡星斗创立夏雨诗社,担任第一任社长。夏雨诗社发展至今,已成为华中科技大学历史上最悠久的社团,拥有社报《瑜园》、社刊《家园》,先后出版了《秋天或者爱情》、《遥远》、《后现代主义文学位书》和二十周年社庆专刊《夏雨如歌》等合辑。社员在参加各类比赛中斩获多个奖项。不久前,夏雨诗社在北京成功举办诗歌朗诵大会,中央党校和文化、思想界名人参与庆祝。胡星斗在诗词造诣上也颇有建树,创作过一批饱含志向和情感的诗歌,如代表作《咏蚕》:春日蚕娇正吐丝,辛勤不为世间知。光阴似箭是谁射,日月如梭任其织。不恨人间冷暖苦,只嗟浮世悲欢痴;纵然到死丝无尽,风雨如晦听雉鸡。还有部分佳句“仰首无言空怅惘”、“汉祖明皇成大业,董臣朱子开太平”、“千年星斗云边寻,似为行人掌路灯”等在诗歌界较为流传,部分作品被媒体刊登,《石上松》被网络歌手红衣大叔选为歌曲的歌词。

胡星斗虽称自己不学无术、成绩平平,但在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系的三个专业中,胡星斗的总成绩却始终保持着全系第一,平均成绩达到91分左右,尤其是线性代数、概率论等数学科目成绩则遥遥领先于所有同学。不仅如此,胡星斗在读研期间在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学报上发表了《灰色系统的可控性》等多篇纯数学的学术论文。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学报作为当时全国第一份研究生学报,具有一定的开创性,更为荣幸的是胡星斗有幸在该报担任过一届主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