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回到北魏捡个老婆> 第105章 一代将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5章 一代将领(2 / 2)

那年是晋末二十年,大晋处于四分五裂的时期,各路王侯将相纷纷招兵买马争夺地盘,此时他年龄十六岁,加入了魏家的军队,然后战场一鸣惊人,崭露头角。

有一次战后,陈举跟随启王的军队入城,在外巡逻时,一位算命先生看到他的相貌后说:“这是贵人的面相啊,官至封王。”

陈举笑道:“我身为人奴之子,只求免遭笞骂,如今侥幸参军,已是万幸,哪里谈得上立功封王呢?”

晋末六年,陈举三十岁,征战十四年被封万安骑将,随大军出征,大军一共四路出兵,其中三路溃败无功,只有陈举一路胜利,攻下数座城池。

文昌元年,持续几十年的大分裂被统一,高祖称帝,改朝换代称北魏,陈举被编入北魏军将领,然后四处征战,骁勇善战的他早已名声大噪,名号传入高祖耳中被其看中。

文昌二年,高祖派遣陈举、常侍率兵平定草原之乱,自豫州出兵,北经雍州,再向北直到沅河,收复了沅河以南原大晋王朝的辖地,并在阴山以南的地带设置了军事要塞。

同时从内陆迁徙十万人到那里定居,还修复了大晋时期所筑的边塞和沿河的防御工事。

不但解除了草原骑兵对北魏的直接威胁,还建立起了进一步反击草原的前方基地。

文昌五年,陈举奇袭草原,包围数个部落,俘虏首领十余人、男女一万五千余人,牲畜达千百万头。

高祖千里封书陈举官拜北魏大将军,抗击草原的军队所有将领归其统辖。

文昌六年,二出草原,斩获万余人,由于内部声音混乱复杂,许多人想要休战,碍于部落的声音,草原天可汗下令后撤百里休养生息,从此以后草原安稳了将近二十年时间。

文昌十四年,蛮夷多次进犯北魏边界,高祖派陈举两路出兵,远涉十万大山,巧遇蛮夷部落,迅速结阵迎杀,以弱胜强击败蛮夷主力部落军。

征战三年,打的蛮夷逐渐向西北的十万大山中迁徙龟缩,十几年内再无南下之力。

而远征军损失也很大,出征的二十万马匹仅三万余匹返回。军队士兵、马匹损失十几万,兵器甲仗等物水陆运输的费用还都不计算在内,于是倾尽库藏钱和赋税收入仍不足以供给的费用。

最终无奈撤军回守边境,陈举回京,此次彻底平定了北魏的边境问题。

后来再次历经大大小小数十次的战役,高祖为表彰陈举、常侍的战功,特加封常侍为太尉,而陈举受封北魏大将军。

文昌二十年,陈举辞去大将军的职务,五十岁的他可谓是功成名就。

高祖舍不得他,但是耐不住心意已决,鉴于显赫的战功,于是赐予他异姓王,被派前往鄞州,准备让其当个闲散王爷。

转眼间五年过去,朝中变幻万千,高祖退位,启王登基,闲暇的时间令陈举那颗好战的心再次躁动起来,后来巧合之间遇到了钱海,在一番煽动下,开始准备谋反计划,没过多久彻底的掌握了鄞州。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恐怕他也不会想到竟然落得如此下场。

文昌二十八年,景王为纪念他的彪炳战功,在青州修建了一座阴山形状的墓冢,为后人所祭奠,将其生平写进了史书之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