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签到大明首席昏君> 124、皇帝勤经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24、皇帝勤经筵(1 / 2)

签到大明首席昏君 索肥丫 更新时间 2022-03-30

 人人有钱发,当然也没落下崔醉猫和顾哑巴,这俩是投奔朱厚照的人里面最明智的,不闹事不生事,闷声发大财。

他们还给那些后进写了信回来,大谈特谈他们现在有多么潇洒快活,让暂时还没工作安排的徐祯卿等人安了心。

徐祯卿南调是出于健康的考虑,他到京后一直水土不服,咳嗽不断,大抵是肺病,原历史没几年英年早逝,十分可惜。

自从在蔡震和王鏊身上了解到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链,朱厚照就不准备再搞什么官员不在籍任职的表面功夫,要这种马屎表皮光的面子有屁用,官员能人尽其才事尽其职才是王道。

朱厚照准备搞一摊大明的文艺复兴,又拆了前七子,干脆就将徐祯卿丢回南方去。

他准备将唐寅、祝允明、徐祯卿和北边的何景明等人凑起来,弄出个新七子八子什么的。

至于文征明就别搞什么文学了,用王廷相的模板,改行搞建筑挺香的。

这些翰林的情绪稳定,崔铣和顾清从此就被埋怨上了,你们早说啊,早说不就没那么多风波了嘛。

可一想到作死的汪浚,他们又明白,这事还真不能早说,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要辨七年期,不经事,又怎么看穿人呢。

但心里的膈应还是没散,所以堤外损失堤内补,崔铣和顾清这辈子都逃不过醉猫和哑巴的雅号,谁让这是皇上叫出来的呢。

哪怕崔铣因为从事制药看多了看到害怕而彻底戒了酒,也始终没逃过。

而顾清则是因为闷声不吭落下了罪名,即便他本人是个话痨。

顾清能如此守口如瓶还是托刘瑾的福,刘瑾四处网罗人才,正好顾清跟张文冕是同乡,便让张文冕去信招揽。

刘瑾想着顾清都混成这样了,不应该对本公公纳头便拜吗?除了本公公,又有谁能从陛下手上将顾清救出来?

可顾清和黄伟正快活着呢,他们倒也没有将海带种出来,但已经验证出朱厚照说的水温问题,因为天气冷,海带哪怕在浅水也没死。

顾清和黄伟仿佛已经看到那扇功业参天的大门,怎么可能跟刘瑾这个死太监混。

当然黄伟也是死太监,但人家说了,陛下亲许:身残志坚。

因为黄伟除逆勇为,顾清头一回觉得太监也没那么可憎,更何况黄伟来了之后也把后勤打点得无微不至,让顾清窝心得很。

黄公公只要将伺候朱厚照的一成功力拿出来,都够顾清享受的了。

这种情况下,顾清又怎敢多嘴,在事情不明朗前,哪能坏了皇上的好事。

于是这些翰林们到现在才发现,自作多情了,白白同情了顾哑巴这么久,人家正吃汤圆吃得香甜。

恍然大悟,觉得被涮了之余,也能图一乐,毕竟陛下是发了钱的,这个卖身价不低,两千两呢,也不是家家有矿,哪怕陆深家里有个陆家嘴,奈何当前整个松江县都是烂泥滩。

他们高兴了,有一个被漏下的人伤心了,王瓒是既不敢去找汪浚,又没脸去凑那些老朋友的圈子。

至少表面上看起来大家被罢辍了,他独独留在了翰林院,还充了日讲官,见天能看到皇上。

当然王瓒也不是汪浚那样的人,他可没有没事热闹一下以显示存在感的癖好。

可总归来说那天大家都在李东阳府上,别人都落难了,就他一个岿然不动,实际上还变相升了官,王瓒心里也不是个滋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