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孙承宗道:“臣必不负陛下所托,辽东之地必将保证控制在我大明朝之手,只不过陛下所说的,来年就可整军收服失地,可不知陛下有多大的把握。”
孙承宗的意思是,现在大明朝对于建虏女真还处于守势,刚刚经过萨尔浒之败,还处于人心不稳的处境。他怕小皇帝意气用事,或者志大才疏。
朱有孝明白孙承宗的意思,所以接下来就将自己的计划告诉了他。
“我大明朝现在的岁入不到六百万两白银,而前世宋朝的岁入就有近两千万两白银,这是为什么呢?南宋时期其岁入的近六成来自商税,但是并没有激起民变,而我朝万历爷每年的矿税仅收五十万两白银,就引起了这么多清流言官的反对呢?江陵相公的一条鞭法确实为朝廷增加了不少岁入,但是也同时加重了农民老百姓的负担,要不为什么流民越来越多呢?万历爷应该是也考虑到了这些问题,所以决定增加矿税而不再执行江陵相公的增加老百姓的税收,毕竟一千户老百姓的收入也比不上一户富商的收入,一百户老百姓的土地也没有一户土豪的地多。土豪富商他们都有在官府的代言人,就是替他们说话的人,那就是所谓的清流、言官、御史,但是谁替老百姓说话呢,这就是所谓的官逼民反,实在生活不下去了就用暴力说话,历朝历代以来,只有老百姓造反,您见过官员造反么,他们只有在不能满足**或野心的时候发动政变,因为他们是既得利益的代表。所以,作为君主必须要为占天下多数的老百姓考虑,作为他们的利益维护者,制定维护老百姓利益的政策,而这些政策的执行有必须靠基层官员,那么必须避免这些官员在执行这些政策的时候损公肥私。这就必须靠法制,而不是人治。
“现在的土地兼并非常严重,而拥有大量土地的人,则是不用交税的权贵,所以这个问题必须解决。解决这个问题历来是棘手的问题,历朝历代都没有完成,于是就有了更朝换代、盛世、没落、动乱、更朝换代的怪圈。
我打算解决的方法有几个,首先从我做起,将皇庄除去必要的留作试验农作物的土地以外,全部分给种地的老百姓;然后是各地的番王,我允许他们做官、经商、制造、开矿等等,但是他们必须将他们的土地除去必要的以外,赊卖给租种土地的老百姓;其次是限制土地的买卖,那就是限定一定人均土地标准,比如说人均土地的三至五倍,超过这个标准你就得出高价买地,比一般要高出二倍或三倍,多出部分一半归卖地者,一半归各地官府,私下买地者将没收土地归为国家所有;再次,那就是移民,远的地方不说,近地方就有辽东,当您能守住辽东,进而我们占领了更东北的地方,那里虽然寒冷,但是土地肥沃,地多人稀,每个人就是种一百亩地都种不完,一年只收一季,那也有好几年吃不完的粮食,有吃不完的粮食谁还会提着脑袋造反呢。别看现在的建虏没粮食吃的,那是他们不会种地,要是让我们的老百姓过去种地,那根本就吃不完。
“另外我还准备开海禁,西夷人都能来到我们这里做生意,我们为什么不能出去,难道我们还不如被我们称为野蛮人的西夷吗?其实啊,我们现在还真不如西夷人,他们的船比我们的大,他们的大炮也比我们现在的打得远,他们更富有进取精神,更具有野蛮侵略性,只不过他们的人少而已,我们必须汲取他们的长处,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否则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侵占我们的土地。
“还有,我们必须普及识字、读书,识字读书不能成为富人的专利,我要做到让每一个大明朝的子民都识字,哪怕为此朝廷破产。目前先让每一个村子的族长们、里长们负责学堂的房屋,让乡绅们捐资,给予他们荣誉,等五年后国家将补贴学堂,让识字的童生们教孩子认字并发放薪俸。孩子们不但要学习四书五经,更要培养孩子们的制造器具,机械等能力,工、商、医等等都要有专门的学校。将来读书,做官不是唯一的出路,人世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以后只有活计的不同,没有贵贱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