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大汉,达咩> 第三百八十一章 李斯之才何如?(四千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八十一章 李斯之才何如?(四千字)(1 / 2)

大汉,达咩 冥狄z 更新时间 2022-12-06

 一时间。

四周众人皆看向了嬴政。

嬴政眼眸如一汪古井不波的泉水,好似根本没听出两人争执之事。

淡淡道:

“扶苏监军?理由。”

闻言。

杨端和面色微变。

姚贾却是面上一喜,原本有些紧张的脸上顿时闪过一抹红晕,嬴政的话仿佛给了他继续开口的勇气和鼓舞。

姚贾道:

“启禀陛下。”

“北御匈奴乃立国时定下的国策。”

“事关大秦未来的长久安定,此事事关重大,必须辅以近臣相督。”

“而且陛下巡狩之旅开启之前,便已经定好了北疆五件大事,其一是今年平定胡患,追杀匈奴,彻底平定阴山以北,让大秦北疆子民不再受胡祸之扰。”

“其二,则为筹划修建长城,以为永久屏障。”

“其三,大秦一统之后,虽在北疆名义上设有郡县,但北疆不少郡县因为时有匈奴扰袭,不少所设郡县近乎是名存实亡,根本难以实际管辖,等胡患平定后,需着手实设边地郡县,将北河与阴山边地统一设县管辖。”

“其四,向北河迁移数十万成军人口定居北边,镇抚千里。”

“其五,加紧修筑、扩建九原直道,以保障粮秣输送,从而让北河一带边地彻底收复。”

“臣深知蒙恬上将军之大才。”

“但人力终有及,蒙恬上将军,时刻需领兵防范匈奴扰边,若是再让蒙恬上将军兼顾北疆的其余诸事,实是在空耗蒙恬上将军之精力,故臣才提议,让扶苏公子北上监军,以督促北疆各郡县完成诸般事宜。”

“臣举荐长公子,非是出于私心。”

“完全是一片赤诚。”

“当初陛下一统六国之时,长公子便已开始处理各方政事,对政事之道十分熟悉,北疆事态严峻,又无比重要,放眼朝廷,能胜任此事者寥寥,目下唯长公子最为合适,因而臣这才斗胆举荐长公子北上监军,替陛下镇抚千里。”

“请陛下明鉴。”

“此外。”

“臣同样建议任秦尚书令为主官处理儒家之事。”

“秦尚书令此次遇袭于鲁县,此事跟儒生有脱不开的干系,加上孔鲋、孔襄等人的逃亡,也需要对外界做出表示,以正视听,此事秦尚书令最为合适。”

“再则。”

“近日来,有御史查到些消息。”

“言秦尚书令的行踪之所以暴露,从而让六国余孽有了准备时机,就是因巡狩队列中有方士泄密,臣认为,方士之案,同样该归于秦尚书令处置。”

“方士跟儒家都曾在博士学宫任职。”

“由秦尚书令来处置,臣认为最合适不过。”

“请陛下恩准。”

嬴政微微额首,似有意动。

杨端和反驳道:

“臣不赞成姚廷尉所言。”

“长公子的确深谙各种政事,但陛下早已委以重任,北疆之事固然重要,但遏制土地兼并同样是大秦最为棘手之事,长公子既已经手一年半载,何以半途而废?”

“臣斗胆说句大而不当之言。”

“北疆御敌防患于外固然是国策,但土地治理更是重要,北疆只有秦民百万,然天下受土地兼并之苦的可是足足有上千万人,两者相比,孰轻孰重,姚廷尉难道分不清楚?”

“长公子身为陛下长子,又颇受重用,再次关键时刻,岂能‘怯战而逃’?”

“这传出去,岂非让人笑话?”

“臣认为长公子当继续在楚地试行田地新政,以期为大秦谋取一天新的田地之策,如此才不负陛下的信任以及天下秦民之期待盼望。”

“至于姚廷尉所言,让秦尚书令处置儒家跟方士,则完全是无稽之谈。”

“固然秦尚书令遇袭跟他们有脱不开的干系。”

“但处理儒家跟方士,按律当归属廷尉府,何以要让一尚书令来处置?这若是传出去,才是真正的让人贻笑,大秦一直以来都讲律行事,何以要对秦尚书令区别对待?”

“再则。”

“你既知晓秦尚书令跟方士和儒生都曾在博士学宫任职,又发生了事关自己性命的袭杀之事,此时再让秦尚书令处置儒家跟方士,很难不让人认为秦尚书令是在公报私仇,这岂非是要陷秦尚书令于是非争议?”

“臣对此不敢苟同!”

“请陛下明鉴。”

杨端和完全不松口。

他也不可能选择坐视不管。

姚贾打的什么心思,他心知肚明。

眼下的扶苏深陷楚地,对土地兼并的遏制没有丝毫进展,也越来越为陛下所冷遇,但北疆不同,北疆战事将歇,这对大秦而言,可谓是一件举国欢庆之大事,此时扶苏若被任命为监军,其实就是去摘果子的。

扶苏也定然会收获北地大量民心。

进而扭转当下不利局势。

而且此事一经传出,定会为扶苏谋取到大量名望。

然世人不知其中真伪,听闻其中一二,便会信以为真,也会误以为平定北疆胡患跟扶苏有很深关系,一里一外,扶苏在民间的声望只怕会水涨船高。

而这便是姚贾的企图。

同时。

姚贾力荐秦落衡处置方士跟儒家更是包藏祸心。

本身秦落衡就牵扯其中,让秦落衡处置此案很容易招人口舌,再则,儒家跟方士在民间一直都颇有声望,朝廷更是早已定下对儒家坑杀的决定,这事一旦由秦落衡来处置,定会给秦落衡招来不小的非议。

甚至民间声望也会遭到不小诋毁。

儒家虽然已经被抓了四百余人,但孔鲋等儒生还在潜逃,儒家一直善于聒噪生事,到时在儒家跟六国余孽推波助澜之下,秦落衡在民间的名声岂能落得了好?

姚贾这厮,祸心甚重!

不过,杨端和也清楚,姚贾是意欲何为。

他们争执的是储君人选。

关中氏族定然是站在秦落衡这边。

姚贾等原六国出身的官吏,先天性的看好扶苏,而且私下一直都有联系,自然不可能在此时转投秦落衡,他们在知晓秦落衡真实身份之后,已有了不小的危机感,所以便自作主张的开始挤兑秦落衡,同时拔高扶苏,进而提前争抢一些优势。

两人也是争锋相对。

至于其他大臣,此时竟皆静默。

根本不欲参与其中。

但他们心中同样明白,随着秦落衡身份的浮出水面,关中氏族跟楚系官员以及原六国出身官员的相争只怕会愈演愈烈,口诛笔伐更是会成为寻常。

郑国在心中长叹一声。

他其实一直看好秦落衡,也认为秦落衡是个有才能有见地的人,但突然传出秦落衡是大秦公子的消息,依旧让他有些愕然。

甚至是有些茫然无措。

若是没有曝出秦落衡为大秦公子,一切其实并不会有太多变数,因为始皇的诸公子中,目下最合适的人选便是长公子,因而他跟其他官员一样,早早便选择了长公子,但现在因秦落衡之事,让一切都不一样了。

秦落衡的强势早已世人皆知。

而且六国余孽这次有意针对秦落衡,便已暗中透露出一个信息,相对于长公子扶苏,他们更忌惮秦落衡,这如何不让先前投靠亲近长公子的官员不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