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三国之大伯是曹操> 第77章 围城打援 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7章 围城打援 一(1 / 2)

 曹操见戏志才对曹恪提的意见没有异议,说了声好,让亲兵去召集曹军司马以上将官前来大帐商议围城打援之事。

袁绍军的统兵大将朱灵作为盟友方的代表,曹操也没有忘了他,专门叫从事王必去请他来帐中参加这次军事会议。

不久,包括曹德、夏侯渊、曹洪等人在内的曹营高级将领陆续赶到。

朱灵也带着手下几个袁军司马赶到帐中,在曹操的下首坐定。

曹操将陶谦领兵来救彭城,即将到达武原的重大军情对众人说了。

众将官听了这个消息,议论纷纷。

曹操让大家安静下来,又将之前曹恪和戏志才向自己献的计策告诉了他们。

接下来,他便说道:“我计划亲领三万大军于后天五更出发,抢在敌军到达之前占据茱萸山险要之地,然后布置伏兵,并引军前去诱陶家军马前来我军之伏击地点。”

戏志才问道:“主公打算调哪些兵马随从出征,又安排哪些兵马留守城下?”

曹操道:“我自有计较。”

他请朱灵率领一万五千袁军坚守南郊大寨,监视城中之敌,得到那位袁绍的代表的同意之后,又让曹德、曹仁二人统率从任城那边过来的援军跟随他的中军东进茱萸山。

当然,曹军中军驻守的彭城北郊大营在大部人马前去打援的时候,也得有人守卫,于是曹操安排史涣领兵两千留守。

中军一万三千人马人马,加上从任城那边过来的一万二千援军,兵力总计达到了两万五。

曹操似乎是觉得带这么多人去还是有些不够,于是让留守西郊营寨的曹洪分出三千人马,又让留守东郊营寨的夏侯渊分出两千人马,加入到东征陶谦援军的战斗序列之中。

三万曹军后天凌晨四更造饭五更启程,开向茱萸山,准备和陶家军主力决战。

……

后日五更时分,三万曹军拔营都起,在曹操的带领下以日行八十里的速度向东边急行军,于当天中午赶到茱萸山下。

茱萸山方圆十余里,有大小山头七十余座,其中主峰大洞山的高度超过了百丈,其余山头的高度都在二十丈以上。山区峰峦叠嶂,连绵起伏。

南山脚下,有条东西向的官道,连接武原和彭城两地。

官道南边将近两里远处,有条小河缓缓流淌。

曹操带兵上了山来,和曹德、曹仁等人商量了半个时辰的兵力部署事项,最终决定由曹德领步卒和弓手万人埋伏在官道北侧的十来个山头上,主要对付已经前进到山下的敌军。

曹仁和吕虔、牛金统率五千骑兵埋伏在山区东部边缘的几个山头上,目的是在得到出击信号之后,迅速向东南方敌军阵中冲锋,突破敌阵,截断陶家兵马前、中军与后部之间的联系,使之首尾不能相顾。

曹操领曹纯、乐进、于禁以及一万五千马步军兵暂时在茱萸山东麓埋伏,等敌军黄昏时分赶到附近扎营的时候下山挑战,然后诈败而走,将陶家大部人马引到南山脚下自家伏兵的伏击圈中。

曹恪跟随老爹曹德,带着无盐营两千六百人在茱萸山主峰大洞山上埋伏。

和无盐营一道埋伏在大洞山的,还有邓展手下千余弓兵。

到了伏兵可以出击的时候,曹德会命令亲兵在大洞山的顶部点燃烽火,向周围十余座山头上的伏兵发出信号。

曹操坐在茱萸山东麓一座山头上,从午时等到申时,终于等来了陶家军在十里之外出现的塘报。

他从斥候传回来的塘报中得知敌军似乎不打算继续前进,要在原地安营,等明天天亮之后再西进。

他心说不能再等了,再等下去天都快黑了。

现在已经到了初冬时节,夜晚山上很冷,难道要将士们平白挨冻吗?

再说,现在不带兵下山诱敌,万一我军在山区埋伏重兵的消息走漏,导致陶谦有了防备,严令全军在新建好的营寨内固守,就是不出战,那我军之前定下的伏击计划不就全失效了么?

正是基于这些考虑,曹操决定按照原定计划,下山诱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