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子午春秋> 第三百九十一章 栾书弑厉公 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九十一章 栾书弑厉公 一(2 / 2)

子午春秋 云垂天地间 更新时间 2022-03-06

对于齐襄公的糟糕脾气,两人都深深地领教过。他们不敢继续提出要求,只好寻找其他救济途径。

连乘有个小堂妹在齐襄公的后宫,她曾对连称吹嘘说她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齐襄公离开她一刻都活不了(这话后来真的应验了)。连乘立即给妹妹写了一封信,请她吹吹枕边风。然而连妃回信说,她现在比连乘还要迫切地想见到齐侯,因为她已经半年没有见到夫君了。

正当两人焦虑不堪时,公孙无知送来一封信,信中说他已经派出自己的农夫和奴隶帮助他们救灾了,他们的损失不是很大,请两人放心好了;随后话锋一转说,戍守葵丘这类的事在齐国从来没有发生过,而且诸侯们都非常安静,看不出有爆发战争的迹象,所以你们根本没有继续驻守的必要了;至于国君为什么还坚持这样做,两位最好考虑一下。

前面说过,齐僖公有个同母兄弟叫夷仲年,他的嫡长子就是公孙无知,公孙无知与太子诸儿无论相貌身材,还是人品德行都非常相像。

齐僖公特别宠信夷仲年,并给予他和公孙无知极高的待遇;夷仲年成为几乎可以与齐侯平起平坐的人物,公孙无知也就与太子平起平坐了。当时,齐国人经常能看到无知与太子穿着一样的礼服,并排跟在齐僖公身后;大夫们见无知如同见太子。

有的大臣劝谏齐僖公,说一国不能有两太子,否则开启他人不应有的欲望,会制造仇恨、会生出大乱。齐僖公对此置若罔闻,他的溺爱助长了无知的骄傲和野心,也引起了太子的不满和敌视。

齐襄公即位后便一步步废除了先君赐予无知的待遇,并且处处给他难堪——举行仪式时把他排在大臣队伍的最后面;召开宴会时要他坐在最偏的角落里,桌上的食器简陋破旧,里面盛的都是饭菜底子。

无知一怒之下称病不朝,齐襄公又指使他人告无知的黑状,把他的家产一点点夺走。结果双方的怨恨就上升到了不可调和的、你死我活的高度:齐襄公在寻找借口、无知在寻找机会以除掉对方。

如果把守葵丘的现状和两人的政治斗争联系起来,就不难找到答案了。

这时两人才如梦方醒。原来他们与无知的关系曾经十分亲密(无知得势时谁不想巴结他呢),只是在无知倒台后才开始疏远他(无知失势后谁不想远离他呢)。但是齐襄公却一直怀疑二人暗中与无知勾结,准备推翻自己的统治,所以齐襄公认为在铲除无知之前必然先剪除这对羽翼。结果公孙无知帮助两大夫灭虫的行为更加坚定了齐襄公的认识。

齐国人心里都很清楚:按照惯例,戍边期限决不能超过一年。超期而不召回是会引发兵变的——士兵们都是有家中小有产业的人,他们的车马、装备、随军杂役以及口粮、零花钱都要自己家族提供,长期服役会使家族变得贫困。。

如果发生兵变,第一责任人就是将领,军法对于将领们的追责是极其严厉的;届时两人如果不想被砍头就只有逃亡了。更重要的一点,葵丘本身就是无知的封邑,齐襄公逼走连、管二人后,就很容易再找几个证人控告无知,给他安个策划兵变的罪名处死。罪名这东西随便翻翻就能找出一大堆,缺的只是时机而已。

一旦窥探其中的端倪,连、管两人便决定采取反制措施。此时士兵们全都牢骚满腹,躁动的情绪如同瘟疫一样蔓延开来,有些胆子特别大或者心理特别脆弱的人已经逃跑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