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蛮族战皇> 第22章 蒙古千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章 蒙古千户(2 / 2)

蛮族战皇 末家大少 更新时间 2022-02-21

后来,蒙古帝国按照所居地域,逐渐形成为三大部分,即: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东北三省的蒙古人称为漠南蒙古,即科尔沁部。

分布在今蒙古国境内的蒙古称为漠北蒙古,即喀尔喀部。

分布在新疆、青海和甘肃一带的蒙古称为漠西蒙古,即为厄鲁特蒙古。

事实上,蒙古帝国在元朝灭亡的同时,它已经是形神俱灭了。

其实能被分为千户的人,都是跟随铁木真事实经历了各种战役,属于功勋之臣和王室近臣的一群人。

自然包括铁木真身边的兄弟、儿子和扈从。

大汗承认千户那颜的世袭权力。

在其本土领地范围内拥有分配牧场、征收赋税、差派摇役、统领军队等权力。

千户制的特点就是,将全部牧民用军事方式编制起来,使之隶属于各个千户那颜。每个千户。既是军事单位,又是基层社会组织。

平时一起耕种放牧,战时一起出征打仗。

这种草原游牧民族灵活的生存形式下,出现的一种军事管理格局,也是中世纪时代,很多西方贵族王权,采取军事屯田一样的属性。

千户制并不是成吉思汗的创举。

它在金初就有设置,当时为世袭军职。

即女真语,猛安之意译。统领谋克,隶属於万户。

因此在元代得以相沿,其军制千户设“千夫之长”,亦隶属於万户。这和此前金朝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此前,金朝的千户所,统领百户所:统兵七百以上称上千户所;兵五百以上称中千户所;兵三百以上称下千户所,各设“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

明代卫所兵制,亦设千户所,千户为一所之长官。

驻重要府州,统兵1120人,分为十个百户所,是一个官职位名称。

金朝始置,为世袭军职。初专授予汉人降臣,后也用以称女真军事组织猛安。

所以此后的蒙古成吉思汗建国后加封功臣,也用此名,又称千夫长,共九十五人。

元朝于各路设千户所,置千户为长官,隶属于万户,下领百户。以统兵数量分为上、中、下三等。

七百人以上为上千户所,五百人以上为中千户所,三百人以上为下千户所。

明朝沿置为千户所长官,正五品。隶属于卫,下设百户。千户所一人掌印,一人佥书,称管军,并有“试”与“实授”之别。

清朝于西北、西南等少数民族土官中置千户一职,正五品,管理所辖部族及士兵。

千户则是明朝,驻防各地卫戍军队的“卫所制”的一个特定的职务,是世袭的。

卫所的士兵都是世袭的,叫军户,每家一个男人当兵(不止一个的叫余丁,算预备役),享有一定的免徭役的特权。

卫所根据大小分为“千户所、百户所”不同的等级,头领就是千户、百户了。

这就是历史和军事。

只是不喜欢真实的军事文化内涵的人,是看不到这里就离开了,那些人毕竟是不会知道整个军事结构和内涵的真意的。

所以很多人都说喜欢军事,只是喜欢看到厮杀场面,只是挑着看荣誉和光鲜靓丽的一面,即使是吃东西,他们事实也挑挑拣拣。

这些人并不是军事爱好者,他们看不懂,其实武力和所谓的暴力,并不代表军事内涵。这种欣赏能力和喜欢斗狗的人一个毛病。

成吉思汗即位后,建立千户制,就是重新确立蒙古汗国和元朝国家体制和基础。

他将全国的人民和土地划分为95个千户,由大汗分别授予与共同建国的贵戚、功臣,任命他们为千户的那颜(首领),使之世袭管领。千户下分为若干百户,百户下为十户。这种分法史称“领户分封制”或“千户分封制”。

这代表着,蒙古帝国强大的军事时代,来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