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大凉山旧事> 深山彝族小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深山彝族小学(1 / 2)

大凉山旧事 黑藜氏B 更新时间 2022-02-17

 1、山里那些彝族基点小学,校舍大都是木楞房。这些木楞房最大的特点,就是房顶铺盖着的,不是大家很常见的瓦片,或者是茅草,而是些用整截木料劈削成的长条形木瓦板。它们有四五寸宽、三四尺长。它们密密匝匝地铺盖在屋顶上,有盖板,有拖板,大体跟我们那些瓦沟瓦垄是相同的。这些木瓦板铺盖在屋顶上,既不用钉子钉,也不用铁丝绑,仅仅用几排粗块岩石压牢了事。所以刚到学校时,很多汉族老师看着屋顶上那些粗糙岩石,总担心它们被风刮落下来,砸到脑袋身子。为了避免灾难从天而降,他们甚至都不敢沿着檐坎走路,不敢随便站在屋檐下。后来慢慢习惯了,见多了,才不怎么当回事了。这些粗糙岩石压放在房顶上,时间久了,底部总滋生着许多青苔。夏天这些绿绒青苔生长得很茂密,看着成团成片,成堆成簇的,早已经浑然一体地跟木瓦板上那些青苔野草连在一起了。这些木瓦板腐烂快,容易掉色,所以许多彝族小学,屋顶看着都灰不溜秋的。很多木瓦板常年风吹日晒,雨淋霜浸,都腐烂得很严重。有些木板用手都扣抓得出大量木渣来,那情形就像抓刨粪渣腐殖质似的。

2、这些木楞房修筑得很低矮。大人站在屋檐下,踮起脚,伸着手,都能摸触到头顶上那些木瓦板。所以星期天老师们洗完鞋子鞋垫,一伸手,便晾晒到宿舍屋檐上了。有时想做点霉干菜,晒些菜干萝卜,也习惯将菜叶菜根萝卜条摊晒到房顶瓦板上。房舍墙壁是就近用山土泥石夯筑起来的。墙壁都不打搪糊,泥土沙石全裸露着,看着跟土崖岩壁似的。所以站在墙边,只要抬起脚猛力一踹,总会有大量泥沙簌簌簌地掉落下来。这些木楞房门都很破烂,上面没有锁,只有用铁丝扭成的门扣子。每天放学时,老师学生将房门拉过来,扣上扣子,就可以回家了。有时大家忘了扣门,夜晚那些山风便经常刮得教室门吱嘎作响。这种吱嘎破响声,伴着憧憧黑影,伴着朦胧星光,回荡在空旷山野间,听着就跟闹鬼似的,还真有些吓人呢。有些老师睡在旁边宿舍里,夜晚最怕听到这些吱嘎破响声。所以闲来没事时,总会将铁丝扭紧,放学时将门板扣好,甚至还会用树枝桠杈将门扣插销好。可那些教室门大都很破烂,扣销插得再紧,夜晚刮风时,还是经常能听到吱嘎破响声,鬼啾狼嚎似地骚扰得人彻夜不得安宁。直到在山里呆久了,慢慢习惯之后,才逐渐适应周围这种吱嘎破响声了。

3、这些彝族教室面积都很小,差不多就十平米左右,就跟我们家里那些房间差不多大。跟外面那些汉族学生上课用的教室比起来,这些彝族教室还没有它们一半大呢。这些彝族教室看着很狭窄,里面却很宽绰。因为每间教室里就只摆放着五四套、六七套破桌烂凳子。有些教室里根本就没有桌凳,而是就地栽些粗木头,一高一低地铺着两张厚木板,也就有桌子,有板凳了。那些黑板也是用松树枝丫,斜愣着支撑在墙壁上的。桌凳旁边那些空地上,每间教室里都有片简易火塘。夏天,这些火塘并不怎么起眼,甚至根本看不到。冬天,孩子们每天都要在教室里烧着枝柴,烤着火上课。火塘里便堆积着许多柴灰黑炭,旁边还放着不少粗枝桠柴。有些火塘里甚至还有烧洋芋、干焦包谷、吃剩下的荞麦饽饽。由于经常烧柴爨火,教室里那些墙壁屋顶,梁檩瓦板,总被柴烟熏得黑漆漆的,就像是抹着层黑煤灰似的。

4、这些彝族小学,人数都很少。规模较小的,就十几二三十个学生;规模较大的,充其量也就七八十个学生。有些学校就一两个班。能有四五个班,数十来个学生的学校,在山里已经算规模比较大的了。所以很多彝族小学,全校师生全部加起来,站在一起,还没外面一两个班的人数多呢。学校人数少,班里学生自然也没几个。很多班级都只有六七个、或者八九十来个学生。所以每间教室里大都只摆放着五六套破桌烂凳子。所以那些老师在教室里上课,经常感觉像在旧社会教私塾似的。学生人数少,老师上起课来,一眼扫过去,所有孩子的上课表现都看得清清楚楚的。所以这些彝族孩子上课都很乖,很听话,不敢随便调皮,耍小动作。学生人数少,老师们上起课来便感觉是轻言细语的,还真有种谆谆教导润物细无声般的感觉。学生人数少,上课大家朗读课文,声音便不怎么洪亮,不怎么喧闹,听着也没什么气势。所以这些彝族小学上起课来,总感觉很恬静,很幽谧。在山里,几乎所有学校都听不到那种上课时震耳欲聋的朗读喧嚣声,也听不到下课时那种吵闹得沸反盈天的追逐打闹声。山里这些孩子,下课后全校学生追逐打闹起来,经常都没外面一个班的学生上体育课时热闹。

5、这些教室大都破烂不堪,大都糟朽得跟废弃寺庙似的。所以雨季天老爱漏雨。有时外面雨下得太大,教室里便漏得像水帘洞似的。好在这里学生少,每间教室里就几张桌凳,漏雨时,哪里不漏,哪里干燥,搬着桌凳往哪里挪得了。有时甚至干脆把课停下来,给孩子们找片干燥地方避雨。有时看着哪间教室漏雨不严重,比较干爽,就把全校学生招集起来,坐在里面上大课,教他们唱歌,给他们讲彝族童话故事。有时所有教室都在漏雨,老师便把学生们叫到宿舍里来,让他们垫着木头石块,坐在火塘边听课学习做作业。毕竟相对来说,老师们宿舍里要干爽整洁些,雨季天不怎么漏雨。即便漏雨,他们也能在房顶上铺着层油布。坐在里面,一般是淋不着雨的。由于学校雨季天漏雨严重,那些教室地面经常很潮湿,有些地方走过去都能踩出脚印来,有些地方稀湿得甚至要垫着木板树皮才能走过去。所以雨季天教室里总是散发着股水臭霉馊气,感觉到处冷飕飕、凉丝丝的。那些桌腿凳腿经常浸泡着污水,没几年便腐烂得跟朽木渣似的。所以教室里很多桌凳都要垫着石片,绑着粗枝柴。否则便整天摇儿晃荡的,像喝醉酒似的,老站不稳当。

6、这些彝族小学地处高寒,冬天经常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冷得跟西伯利亚一样。为了让那些穷苦孩子能暖暖和和地坐着上课,教室里每天都得柴烟氤氲地烧着塘柴火给大家烤。烧火所用的枝柴桠杈、老树疙蔸,都是孩子们利用周末劳动课时间,从山里找回来,堆放在学校里的。所以每天赶到学校后,孩子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烧柴爨火。这些彝族孩子都很能干,即便是刚入蒙的一年级学生,要自己动手烧塘柴火,也是件很容易的事。反正枝柴是现成的,只要把它们拖到教室里来,架在火塘上,然后找些枯枝松毛回来,敲着燧石,点火引燃就行了。这些烧在火塘里的,大都是些粗枝桠杈、松树疙蔸大块柴。每天点燃后,只要不时去爨爨火,添添柴,就能整天柴烟弥漫地烧到放学。在教室里烧塘柴火,可以提高室温,还可以让孩子们冷得受不住时,到火塘边去烤烤火,甚至直接围坐到火塘边,烤着火上课。这样一来,冬天再寒冷,外面再怎么大雪纷飞,大家都能不受影响地坐在教室里上课了。

7、在教室里烧着柴,烤着火上课,是彝族学校冬天最具特色的风景。外面那些汉族坝区小学,冬天是不可能烧火烤的。一是我们学生人数多,教室里摆满桌子板凳,没有多余空间,哪有地方烧柴火啊?而且我们每个班三四十个学生,随便烧塘柴火,哪够大家烤啊?山里彝族学校就不同了。他们每个班就几个十来个孩子,随便烧塘柴火,大家就能围着火塘上课了。还有就是我们找柴很不方便。我们汉族孩子到山里找柴,来回一趟最少得两三个小时。而那些彝族小学,周围到处都是茂密森林。每周劳动课时间,老师们只要打声招呼,然后把大家野猴子似地放进森林里,要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或拖或拉、或抬或抗地弄回来大量粗枝桠柴,供他们天冷时烧火烤。外面汉区农村找柴不容易,烧起柴来自然很节省,很吝惜。山里彝族人烧柴就跟烧野草似的,很浪费,再怎么大烧特烧,架着猛火从早烧到晚,都不会觉得心疼。所以每到冬天,甚至开春后很长一段时间,他们教室里都整天烧着塘柴火,从早到晚烟雾缭绕的,看着像火烧房子似的。这些彝族小学冬半年整天烧火烤,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山里这些彝族孩子普遍都很穷。我们汉族孩子生活相对要富裕些。冬天大伙都穿着棉袄秋裤,衣服厚重,把自己裹得很臃肿。而山里彝族孩子,常年四季都打着赤足,几乎从来没人穿鞋。很孩子大冬天都仅穿着单衣单裤,只是外面裹件披毡或者擦尔瓦而已。所以教室里要是不柴焰炎炎地烧着塘柴火,寒冬腊月天,这些穷苦孩子哪敢坐在教室里上课啊?要知道,山里海拔高,冬天气候可比我们坝区农村要冷得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