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政,字存周,为人端方正直,谦恭厚道,人品端方,风声清肃。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大有祖风,惟失之于迂腐。
不过在众人眼中,他的文采还是不错的。
当初贾政也想以科举出身的,不料代善临终时遗本一上,皇上因恤先臣,遂额外赐了贾政一个主事之衔,升了工部员外郎。
但是实际上,若是贾代善相信贾政的实力,足以科举入仕,何必再倚老卖老,求皇帝恩赐官职呢?
实则是知子莫若父。
贾政虽然酷爱读书,但是他的文采实则是平平。
虽然不是胸无点墨之辈,但是和林如海相比便远远落了下风,远不及林如海这般出口成章。
当下他满脸堆笑,嘴上又赞了林如海好文采,心底只能安慰自己:“自幼于花鸟山水题咏上就平平,如今上了年纪,且案牍劳烦,于这怡情悦性文章上更生疏,和妹夫这个探花公相比更比不过啊。”
于是,他就舍了这个话题,转而谈起长安风景人情,官场逸闻,然后又感叹光阴荏,因指着厅上相陪地贾琏并林昭道:“妹夫出任兰台寺大夫的时候,他们还都是黄口小儿,如今一个个的也都能撑家业了,而吾等也老迈矣。”
林如海也笑着点头道正是,听贾政继续称赞林昭小小年纪行事稳重,弱冠之年统领锦衣卫,也使得京城接到平安不少,只怕将来成就不可限量云云,虽然他嘴上谦逊,望向儿子的眼神中多了丝欣慰和骄傲。
待贾政说的差不多的时候,林如海笑说林昭确实值得放心,不过宝玉衔玉而生,将来必有大成就的,而链儿也是安心做官,踏实稳重,贾林两家的未来,必在他们身上发扬光大。
喝了几杯茶,后院又传已经开饭,又有管家过来说前院的老爷们的饭菜已经准备好,贾政便请林如海父子落座。
一番诗酒唱和之后,已经是下午了。
林家便行告退。
因为是亲戚,所以贾敏和黛玉出来的时候,女眷们都送了出来,林如海看到人群中的探春,便对贾政道:‘说起来有一件事倒是忽略了,听说环儿在昭儿麾下训练呢,看来贾家又有出一个勇武之辈啊。’
贾政这才想起贾环的事情来,却依旧没怎么放在心上,只是道:“环儿不肖,有昭哥多多严加督导,或能走上正途,这样我也能放心了。”
林如海点点头,又和贾母寒暄几句,便带着家人离开。
自始至终,林如海想让探春嫁给林昭,两家亲上加亲之类的话语,他一点儿没提,甚至一丝口风都没有露出来。
不只是他,贾敏也得到林如海的吩咐,一句多余的话也没有多说。
回到家里之后,贾敏便私下里询问丈夫,为何不提婚事。
“三丫头不过是我二哥妾室生的,虽然模样身段人品都是极好的,但是毕竟是姨娘生的,老爷只需露点口风,二哥岂不是满口答应?就算二哥二嫂有想法,若是告诉老太太,岂有不允的?”
林如海皱眉道:“夫人糊涂了,二兄是什么人,你还看不出来?只怕看不上咱家昭儿。想用三丫头钓一个金龟婿呢?”
贾敏不由得立起了眉毛:“咱们这样的人家,昭儿这样的人品,我二哥再以荣国府当家人自诩,他终究只是一个五品官,昭哥愿意纳三丫头为平妻已经不错了,他居然还看不上?老爷,你莫不是唬我?”
林如海摇摇头,淡淡的道:“二兄的大丫头入了宫,封了贤德妃,他便是国丈了,宝玉便是国舅爷了,怎么会看上区区正三品的武官?依我看,他是想让探春嫁给一个超品爵位的,或者清贵的,将来能帮助宝玉的。有他这个心,甭管老太太有什么想法,都迈不过去。”
“他一个五品的国丈老爷,看不上正三品的武官?”贾敏听了这话,却丝毫没有生气,反而思索道:“我说呢,今儿个在她家后院说笑之时,二嫂子左一句‘宫里的娘娘说了’,右一句‘宝玉是有大造化的’,原来他俩早就有了想法了。”
说到这里,她不禁皱眉道:“可是探丫头确实是好孩子,昭哥又相中了她,还有那宝丫头,若是事情有了反复,那该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