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综合其他>秦殇> 正文_第25章 第三章:离奇真相(第十一节)(2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正文_第25章 第三章:离奇真相(第十一节)(25)(2 / 2)

秦殇 李华忠 更新时间 2022-02-07

于是对易铭说道:“我们到那里谈谈。”他说罢,又对身后李马丁道:“吩咐下去,任何人都不得接近那里。我要与主公商议大事。”末了,又紧接着强调了一句:“任何人,你也不行,违令者,军法从事。”

李马丁听罢先是一怔,随后坚定答道:“是!”转而下去宣布政策去了。

李千秋跟着易铭,不一会就登上山头,到了山顶,易铭才发现原来这山顶岩石裸露,风化不够,自然连灌丛都长得猥琐。但不知何故,在山头的顶端,却奇迹般长着两颗高大的红豆杉。

两人树荫之下,随便找了一处坐下,易铭迫不及待,张口又要问。李千秋赶忙伸手制止,只见他坐着喘了一会儿气,易铭这才意识到这孙子的年纪问题。

过了一会,李千秋终于对易铭说道:“你刚才所说的那个工厂,确实是一家卷烟厂,我知道你肯定会问,这几百年前要这么一家烟厂有何用处?”不等易铭回答,李千秋又说道:“我可以告诉你,因为我们地处偏远,历来地瘠民贫,经济落后。要凭借这二十几个县和不足五十万人口,要和清廷、南明争夺天下,困难可想而知。虽然我们凭借科技的力量,目前求得自保尚无问题,但你是知道的,这年代根本没有什么现代工业的基础,也没有掌握现代劳动技能的产业工人,更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随行的那些孔孟卫道士,你也看到了,除了认得几个字,会写一些歪歪文章,除此之外,他们还能做什么?”

易铭听他如此一说,觉得有理,自然不打断他说话。李千秋继续说道:“所以,眼下最要紧的事是抓紧时间,尽快建立哪怕是薄弱的工业体系、教育体系。大力提高农业生产,加快武装一支装备精良的军队,打造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组织,你明白了吗?”

见易铭认真听着,李千秋接着说道:“而要实现这些,需要各种专业人才和资本,人才没有,可以教育培养。而资本没有,就要多想办法,这不管干什么都需要钱,而这烟厂可以带来源源不断的金子银子。”

李千秋说道这里,易铭恍然大悟,算是听懂了。

李千秋接着说道:“我们初到此地,发现这里贫困、闭塞、愚昧、落后,特别是农业生产,极端落后,还处于刀耕火种、看天吃饭的阶段。所以我又只好数次穿越时空,从你那个时代搞来了玉米、土豆、烟草等作物,又对小麦、水稻等作物进行品种改良,通过建立良种试验种植场,示范带动、规范种植,然后强制性地推广。目前我们已经实现农作物连续三年大幅度增收,可谓谷物盈仓,不但解决了粮食自给自足的问题,多余的粮食,作为饲料,老百姓才能吃上肉。你想想看,就这两天时间里,你能看到咱们这儿有那种饿得面黄肌瘦、有气无力的人吗?所以现在连儿歌都在唱:翻身不忘李易铭,致富感谢军政府。家家户户有余粮,黔府齐齐奔小康……。”

易铭听罢,觉得这歌儿似曾相识,不过他也能想到,义军若在此大行良政,只要真正为民之所急、为民之所想,短期内实现温饱,也还可能。其实中国的老百姓是最容易满足的,只要嘴巴有饭吃,身上有衣穿,逢年过节能见到几顿油腥腥,自然懂得感恩,就知道你的好。至于你要给他来什么政治自由及民主思想那一套,那对不起,他和你不讲这个,他给你讲现实一些的东西,实实在在的好处,比如肚皮里头装着的,口袋里头揣着的,一家老小住着的……。

易铭天马行空一般遐想着,李千秋还在说道:“前几年,咱们刚来这里的时候,由于形势混乱,兵灾过去匪灾来,黔北民众实在艰难。加之赋税沉重,层层盘剥,老百姓不堪重负。大多人家穷得连衣服裤子都穿不起,甚至卖儿卖女,也无法让生活好起来。那才真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呀!所以眼下情况,确实令人欣慰,这也是你在他们心目中有如此威望的原因,也是义军深得当地民众鼎力拥戴的原因。”

易铭插话说道:“怎么还有我的功劳啊!你说说,有我什么事?我什么都没有做,也什么都不知道?”

李千秋回答道:“虽然如此,但你要知道,这黔北一地的军令政令,都是以你的名义签发的。至于我,只不过是个委托代理人而已,上上下下都知道这些都是你的意见和想法,并且,他们也都知道你终归要回来这件事情。”

易铭问道:“明明是你的主意和功劳,怎么往我身上推,这又是什么意思?”

李千秋不答,看着远处烟厂,转而说道:“这个说来话长,一会儿自然会给你讲。我不知花了多少时间和力气,动员了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去推广,才让吸烟成为时下咱们中华大地的一种时尚。”李千秋话及于此,不觉笑了笑,易铭听来,也觉得有意思。

李千秋又说道:“目前,我们的香烟销得很好,也销得很远,听说现在多尔衮、朱由榔也抽这个。北京、南京、武汉、广州,文武百官、士农工商,各色人等,迅速普及。天下人跟风效仿,唯恐落后,都想方设法,从我们这儿“进口”或通过各种途径走私。用这东西“出口创汇”,为我们带来了滚滚财源,不然,我无法尽快建立前头我说的那些。”

易铭好奇,问道:“就凭这个?”

李千秋神色回归严肃,回答道:“当然不止这一样。”他顿了片刻,又说道:“我们还在仁怀生产优质的白酒,称为“酱香毛台”,照样包装好了,从水路运到下游各省,再到京城及各地,也是一笔不错的买卖。这还不够,于是我们就卖军火。南明及孙可望处,我们视其情况,少量出口了一些,不过对于清廷,咱们一点也不卖。但他们总是想方设法,要么战场上缴获一些,要么走私取得一些,不过还是数量有限,远不能和咱们相比。”

易铭问道:“你就不怕朱由榔和孙可望掉转枪口来打你呀?”

李千秋哈哈一笑,说道:“我才没有那么笨,虽然我们在遵义的兵工厂可以制造步枪、子弹和火炮,但我们原料奇缺,我们就以军火换取各种原料。比如云南的铜矿、锡矿就是这么来的。这里面还有个秘密,就是我们出口的军火是有选择的,只卖枪支不卖大炮,也不出口炸药。同时,向他们出口的枪支大炮,钢材不是怎么的好,在使用寿命上很有限。”末了,李千秋又强调了一句:“实在很有限,可能不注意还会炸膛伤及人生安全。”

易铭忍俊不住,哈哈大笑不止,山下军民,都被他笑声吸引,往两人所处之地好奇地看着。

易铭好不容易,止住笑声,说道:“我没有料到,你也如此老奸巨猾。”

李千秋正色说道:“这实在是迫不得已,非但如此,我想过,如果这些都无法满足需要,我甚至考虑过种植罂粟……。”

【推荐下,咪咪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 iiread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易铭听他说想要种植罂粟,大惊失色,他深知:单就罂粟这种植物,带给中国人的记忆,是一百年的创伤和屈辱。中华民族正是从两次战争开始,帝国沉沦、列强欺凌,神州万众,苦难日深,差点亡国。

所以易铭惊讶不已,想不到李千秋表面上道貌岸然如谦谦君子,实则卑鄙无耻似戚戚小人。易铭见他一肚子坏水,顷刻间对这不肖子孙,失望之极。他厉声质问道:“你这家伙,胡作非为,丧尽天良啊!还嫌我中华民族过得不苦吗?亏你这孙子想得出来,究竟是什么缘故,让你不择手段去做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

易铭说这话的时候,一身正气、大义凛然,却发现李千秋神情愈发凝重,似乎犹豫不决,好久都没有说话。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