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鼎革> 第一章 起团(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章 起团(6)(1 / 2)

鼎革 轻车都尉 更新时间 2019-09-06

 从第二天开始,唐无病手里多了一条鞭子,在训练场上晃悠着,看到哪个屡教不改的浑球,上去就是两鞭。没想到,棍棒在训练中的确有用,自从唐无病手里拎着个鞭子在晒麦场里晃荡之后,这些愚蠢的团丁们区分左右的能力明显加快。

按照唐无病的计划,新兵训练将维持一个月,每天先练半个时辰的体能和队列,先绕着山跑两圈,然后练队列。纵然在鞭子之下训练速度加快,可光让大家分清楚左右就用了半个月,看来大明朝的百姓素质还是好点,因为在那辈子一名大英帝国训练印度土兵的军官在日记里说过,光让土人认清左右就得花半年时间,当然这有些夸张,但足以说明那个时代土人的素质。

练完体能队列,就练一个时辰的“破锋八刀”,哪个年轻人不喜欢舞刀弄枪,这个就成了所有人最喜欢的训练项目。

学会这八刀不难,花了十日左右的时间,连最笨的那个也能把整套刀法舞下来。然后唐无病挑出使得好的人,让他们分别给不同的团丁一点一点细抠每招每式。上手很容易,但要做到刀如臂指,那还要花很长的时间。

训练之余,唐无病教大家唱歌,雄壮的歌曲在军队中的作用十分重要,特别是当人感到士气低沉的时候,特别累的时候,军歌可以提升士气鼓舞精神。

唐无病教的都是精选过的,比如“团结就是力量”,这种歌唱出来能够让人团结,振奋士气,适合行军的时候歌唱。

当然不能少了“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战友之间互相召唤、互相鼓励,舍生忘死、同仇敌忾。这是一首慷慨激昂的从军曲!

另外还有“走西口”之类情深款款的,西北民歌悠扬情深,可以纾解将士们思想的情绪。

团丁们哪里知道歌词的含义,只有囫囵吞枣强记下来。这些西北大汉们都有吼秦腔的底子,唱起这些歌来倒也雄壮,比如“走西口”这种婉约派歌曲到了西北大汉们的嘴里倒别有一番风味。

团练形成了这样的传统,每天训练空隙,各哨就展开拉歌活动,一来解乏,二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西北出民歌,果然名不虚传,比如辛成就是吼秦腔的一把好手。他一张嘴,可以盖过一个哨。

团练成为整条村子的榜样,他们传唱的军歌,很快就在村里成为了流行曲,学生们甚至小姑娘家平时也都哼上两句,音乐的作用很快显露出来,人们脸上的笑容更多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