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穿越战国做皇帝> 第六十三章 有功必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三章 有功必赏(2 / 2)

赵括定下的这套程式,实为从前世的阅兵式中抄袭而来。

别看这简短的问候朴实无华,实则对凝聚将士之心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赵飞将之运用得一丝不苟。

“将士们!‘一号行动’大获成功,诸位居功至伟,现本将宣布封赏令!”赵括朗声说道。

听说要接受将军的封赏,将士们顿时打起了精神,一个个又把胸膛使劲地挺了挺。

“鲁云出列!”赵括如电的目光,望向刎颈之交的大哥,朗声命令道。

鲁云迈着标准的步幅昂然出列,目光亲切地望着义弟赵括。

“鲁云,荐人得当,临淄调度有方,探察细致周密,大功居。”赵括朗声叙功,恍惚间,赵括想起了二人结拜的场景,想起了军统初创时大哥不辞辛劳的奔走游说,甚至想起了鲁云在临淄忍辱负重挨的那沉重的一踢。

赵括定了定心神,高声喊道:“鲁云,本将现正式授予你千夫长之职,铁鹰营扩编至千人。”

幸福来得太突然,鲁云甚至还没有任何准备。

鲁云直直地看着一脸严肃的刎颈之交赵括,鲁云“啪!”地一个军礼,朗声道:“千夫长鲁云,愿为赵国、为将军,效死!”

“陈不群出列!”赵括坚毅的目光,又转向早前被自己“报复”过的陈不群。

陈不群“咚咚——”地迈着标准步幅,肃然出列,全没有早前那顽皮的模样。

“陈不群,太行特训尽忠职守,临淄救人坚决果断,令我将士毫未伤,此功甚大!”赵括高声赞道。

说话间又记起了那艰苦卓绝的太行特训,似乎亲眼看见营救田单那夜的沉稳机智。

赵括这穿越男,忍不住一阵阵热血沸腾。

赵飞迅地调整好情绪,高声说道:“陈不群,本将现正式授予你千夫长之职,猛虎营扩编至千人。”

自视甚高的陈不群,却没有鲁云的那份惊讶。

陈不群坦然地迎着赵飞的目光,粗着嗓门回道:“千夫长陈不群,誓死效忠赵国、效忠将军!”

其余将士们,听着鲁云、陈不群二位千夫长的任命,尽是满脸的艳羡神色。

待陈不群回列,赵飞冷峻的目光,又在军统队列中逡巡扫视。

“华山、方地、屠易、申阳出列!”赵飞突然一声大喝,接连报出了四位军统将士的名字。

四位将士如条件反射一般,全身一抖后,立刻步出队列,笔挺地立在赵括面前。

适才,耳听少将军点到自己的名字,四人心底忍不住一颤,转念间,一股狂喜从心底喷涌而出,迅蔓延全身。

鲁云、陈不群两位“营头”的千夫长之赏,本在众将士的意料之中。今日不过是少将军正式任命,为其正名而已。

令四人狂喜的是,自己竟然也能得到少将军的青睐,实在是出乎意料之外。

赵括如鹰隼般锐利的眼神,早已看穿了四人努力掩饰、却掩饰不住的狂喜。

穿越男赵括忍不住心底连连感慨:“权位的诱惑竟至于斯!古今原来并无不同。”

赵括望着面前四张兴奋地面庞,似乎穿越了时光隧道,看到前世那工厂中任命线长的场景。

一个小小的线长,引来一群自诩为高智商的熟练技工的争夺,权力啊!真是“权令智昏”。

赵飞微微整理着思路,又回了这现实中来,朗声开口道:“尔等四人,于‘一号行动’立有大功,今本将军授予尔等百夫长之职!以为嘉勉!”

“我等当尽心竭力,襄助将军,成就我御林军大业!”四人齐声高呼,望向赵括的目光里满是感激。

蓦然,赵括现将士们纷纷面露不平之色,和满面欣喜的方地四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原来,其余的将士见四人立功受赏,心头略感不平,虽然军令森严,但“权令智昏”的将士们,不免面露异色。

赵括得意地笑了笑,心想:“果然受刺激了,好!这正是我要的效果。没有竞争,哪会有进步”

“诸位将士!”赵括沉声一喝,四下里顿时安静下来,“方地居中协调滴水不漏、华山测绘地图殚精竭虑、屠易开掘密道夜以继日、申阳太行特训勇猛精细,四人有此功,当封百夫长!”

“本将军,对御林军将士一视同仁,有功必赏,有过必罚!”随着赵飞肃然的声音响起,数十道期盼的目光禁止往少将军赵括扫去。

赵括回敬着一道道目光,继续朗声道:“奉赵王之令,我御林军不日将扩至万人之众,千夫长、百夫长,一大堆的官位等着你们呢!”

听赵飞此言,将士们顿时看到了希望,情绪立刻高昂起来,刚才的不满顿时一扫而光。

赵飞用几顶小小的官帽,恰如抛出了几根胡萝卜,牢牢笼络住了将士们的忠心。人类历经数千年的文明进化,不过人的本性改动不多。这现代企业的“胡萝卜加大棒”管理方法,在这两千多年前的战国,看来亦是有效。

“军器坊司马乐禾、一级技师公孙元。”赵飞转向两位军器坊的爱将,高声唤道。

“乐禾、公孙元听凭将军吩咐!”两位军器坊的大员,齐声应道。

适才见赵括御林军慷慨的赏赐,两位干才早就忍不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听到少将军呼唤自己,乐禾、公孙元忙上前几步,挺身肃立,等待着赵括的命令。

“两位,御林军、军器坊乃本将之左膀、右臂。现御林军初建,一应甲胄、兵器还要拜托二位!”赵飞沉下声来,对两位干才叮嘱道。

今日赵括特意叫上二人,一是为了培养团队荣誉感,让二人将御林军、军器坊视为一体;二是也借着封赏的机会让两位鼓起干劲,为来日军器坊的技术革新埋下伏笔。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