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都市言情>重生之我是大明星> 第九百五十六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百五十六章(2 / 2)

背景靠意淫的故事,内容上自然空洞无比,《小时代》电影115分钟,全片围绕着顾里、林萧、南湘和宛如四个人之间的友情故事,外加与简溪、顾源、席诚、宫洺、崇光和卫海一群型男之间的爱情故事展开的。片子没有涉及亲情故事,因为这种类型故事不卖钱。友情故事成为核心,爱情故事成为调味料,故事的主线则是林萧的菜鸟上位记。

电影中的重点是爱情和友情,但是郭小四在表现爱情和友情上面,因为缺少了戏剧的推动力,缺少人物性格的构成,使得整部电影中的爱情和友情感动人的地方几乎没有。

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郭小四“全神”视角的想法,在他的笔下,他说“你们要有爱情,于是就有了爱情;林萧你的爱情是这样的,于是林萧的爱情就是这样的”,他笔下的人物是缺少灵魂的,是缺少人物本身的精神,这些人物不管什么性格,都是太文艺,高高在上,说话做作,这些人物本来就是郭小四捏造出的玩偶,外壳光鲜,实际上空如草莽。

从故事讲述的角度说,郭小四犯了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忽略了电影叙事的均衡性,为了让影片展现出强大的视觉冲击力,硬生生的将那么多人物塞进了电影里。

他使用写小说的手法在拍电影,这本身就是一种悖论,电影的讲述方式是戏剧性的,是视听性,而小说的审美艺术在于读者的二次想象,直观艺术遇到幻想艺术,本质的区别导致电影的故事不可能有小说那样零散不堪。

影片叙事的情节点,按照戏剧性的要求,重要的一点是每一个情节彼此之间的关联性要解决,另一个重要的技术要点是,不能神龙见首不见尾。

这两点,郭小四都没有做到,影片中虽然是以林萧的工作过程作为主线,但是每一个关乎工作的情节点似乎都没有融入到主线中去,从剧作的角度说,这些情节点都还是仅仅在表现一种情绪状态,而非一种事件的推动力。

在整个故事的讲述中,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都过于“假定性”,几乎没有给足动机和理由。

在小说中,观众尚还可以花时间去仔细考量,而时间短暂的观影过程中,这种假定的,没有逻辑推动性的人物情感变化是缺少力量的。

任何正常人看都会觉得,本来就是大配角的崇光,脱光了对着镜头诡异的表情做结尾,对于这个电影来书到底有什么意义。而宫洺所说的从林萧不穿高跟鞋身上看出了“美好”而送她一双鞋子,与前文有没有直接性的联系。

郭小四还犯了一个比较大的致命错误,那就是给出了线索,而没有去结尾亦或是说明。林萧面试幻想与宫洺的亲密接触,到了终了也没有交代林萧是真的爱上了宫洺,还是只是花痴的幻想;宫洺送给林萧的戒指,中间出现了两次,一次简溪发现,一次圣诞节矛盾爆发,本是一个好的戏剧线,结尾处也被阳春白雪的雪地温馨场面给弄没了,到了也没给出理由来。

另外一个于电影本身的问题就是,人物的命运变化是几乎没有的。人物既定命运,没有前史,性格形成没有诱因,一切以假定性为主,是郭小四小说创作的手法,从他的《幻城》到《小时代》,里面所涉及的主人公几乎都是没有行动性说明的。

郭小四就是一个上帝一样的说:“顾里应该是这样的,于是顾里就这样了,南湘是这样的,于是南湘就这样了”,《圣经》的开头都这么写。

整个影片中,所有人的故事似乎都是林萧的画外音来交代的,在不是大师的导演手中,如此多的运用画外音,确实是一个不会讲故事的导演和编剧的最好证明。

从侧面说,郭小四不会讲故事,让他真的成为了“渺小微茫的存在”。所以,如果拿着郭小四小说或是电影中人物的塑造去挑毛病,肯定是罄竹难书的,但是如果本身就是郭小四的子民,把他当上帝,那么他笔下的人物,没有一点问题。

郭小四还是不会用电影的方式讲故事,电影成片中所出现的逻辑性错误,以及指导演员表演情绪表现上出现的误差,都让人看的出,这位从不那么地道的作家转战大荧幕的稚嫩和蹩脚。

当然了,《小时代》的画面绝对拍的是国产中小成本电影中最讲究的,在电影中,可以看到郭小四将镜头语言运用的相当复杂多变,这似乎是郭小四急于想证明自己确实是一个专业的,懂行的导演,而不是作秀。

但是表现的太明显了,这些华丽的镜像背后,所反映的并不是郭小四多么专业,而是更加的不懂行。

《小时代》几乎可以成为一个摄影专业的教材了,推拉摇移跟,远全中近特,长镜头,蒙太奇,逆光,剪影,对焦,散射,慢镜头,快切,似乎电影拍摄和剪辑上应该有的技术都在电影里面找得到。

郭小四在《小时代》中用了一种比较现代化的影像方式,来表现这个更加现代化的故事。这种现代化也仅仅是表现在了四格画面,还有快切的tv剪辑手法上,并没有形成一种风格性的手法在电影中贯彻下来。

铺天盖地而来的各种奢华影像,恰恰反映了影像与叙事之间的裂痕,而且裂的离谱,慢镜头和摇臂的使用在电影中似乎成了最大的亮点,相对的来说,郭小四在电影中将视觉影像放大化的意义,主要还是为了表现出整部影片在视觉上的夺人效果,因为对于他的粉丝来说,小说的故事本身的意义并不是很大,重要的是那种奢华而浮夸的感觉,他就是要用这些与故事本身脱离很大的视觉冲击力来再现一个小四迷们苦苦幻想了五年的虚假“小时代”的盛景。

也许于小四迷来说,叙事本身带来的愉悦感,早已被更有叙事性的小说所消化掉。

商业上《小时代》成功了,这一点完全归结于郭小四发达的商业头脑,《小时代》不管是从小说包装,卡司挑选与配备,影像风格,还是从口号上,都做到了完全商业的无以复加。仰仗他十多年的粉丝积淀,他也完全可以冠冕堂皇的把这种商业吸金称之为“青春的觉醒”。

然而,《小时代》本质上的虚伪性和假定性,让这部电影必然与小说一样,不可能青史留名,只能遗臭万年。

电影本身所传递的价值观和社会性折射,都与当下隔着王屋太行,借着满山的风景,告诉你一个美丽的谎言。

简单来说那就是一坨屎,本质无法改变,不会因为这泡屎拉的有多曲折离奇,就变成巧克力,更不会因为这坨屎在肚子里保存了很长时间才排放出来,里面就夹着翡翠。

屎就是屎!

杨蜜的大青衣之路,基本上就是被《小时代》这坨屎给毁了的,当然,也有她个人的原因,一个演员要是不求上进了,谁都拦不住,毕竟郭小四那个身板儿也没可能越过刘恺威,把大蜜蜜给绑到剧组去。

宋铮重生后,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但是一个人如果非要往死路里走,还义无反顾的,他为什么要去拉一把。

林欣如见宋铮半晌不说话,好奇道:“怎么了?”

宋铮思绪一顿,也知道自己走神了,忙笑着掩饰道:“没事儿,角色的事,你自己做主就行,杨蜜现在正当红,她要是愿意演的话,对《美人心计》这部作品也有好处!”

林欣如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她能听得出来,宋铮心里对杨蜜非常不待见,不过,她倒是挺看好杨蜜的,甚至动过把杨蜜挖到公司的心思,不过既然宋铮不喜欢,那就算了,但是雪鸢这个角色,林欣如还是打算定给杨蜜。

哎呀!不甘心!

宋铮自然能猜到林欣如是怎么想的,如果只是单纯要让杨蜜在《美人心计》里演一个角色的话,根本就没必要把大蜜蜜给带家来。

“找她演戏没关系,可是,别想着签她到咱们公司!”(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