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综合其他>血火河山> 第二百零二张 日 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零二张 日 本(1 / 2)

血火河山 西方蜘蛛 更新时间 2022-01-15

 奉天战役的胜利结束,张作霖的部队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玲珑塔一线激战正酣的时候,当时手握8万重兵的张作霖如果在背后反戈一击,将使1415师陷入极大的困境,他的起事也使得国防军的两个是免除了后顾之忧,得以安心在前线作战。而他亲自组建督战队,死死拖住日本陆战队的行动,虽然5万人对2000人的战斗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都只能用惨败来形容,但对当时整个战局造成的影响都是不可低估的。所以当张作霖带着他的的独立师从战场上退下来进行整编的时候,也受到了国防军最高规模的欢迎。

一排排国防军士兵排着整齐的队伍夹道欢迎,枪上闪亮的刺刀不再是对敌人的仇恨,而是表达了对一位为国而战,誓死不当亡国奴的将军的敬意。国防军从将军到士兵的眼中,对这支装备简陋,战斗力低下的部队非但没有任何的蔑视,相反还表达出了很大的尊敬,这也是让张作霖和他的部队万万没有想到的。

全体,举枪,敬礼当张作霖的独立师出现在视野的时候,13师师长牛大力大声命令道。

随着师长牛大力的口令,军官们拔出军刀,高高举起,刀身向天,士兵们将枪平举于胸口,齐声喊道:向独立师致敬声音整齐响亮,象滚滚的春雷清晰地传到独立师每一个人的耳中。张作霖心绪一阵激动,眼泪差点掉下来。胡子出身地自己。几何时有过如此大的尊敬,载沣虽然给了他很优厚的待遇,但和此时比起来,却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

张将军,欢迎你们在前线打得辛苦了一个年轻的高级军官迎了上来,牵住了张作霖战马的缰绳,竟牵引着战马前行。

张作霖听边上跳下战马的唐衍低声说了句:第2集团军总司令柳波成。张作霖大惊。急忙跳下了坐骑,这次他地眼泪是真的控制不住掉了下来。一个堂堂地中华帝国的中将,竟然因为自己做了那么一点点小事为他牵马,这是何等的荣耀土匪出身的张作霖,金钱女人,高官厚禄,什么都见过,但却唯独没有见过这样的尊敬。这也是他最看重的。

也正是柳波成的这一举动,让张作霖从此后铁了心地为国防军效力,成了为帝国一员出名的虎将,他的独立师,也从一支杂牌部队打成了一支铁军,在未来的欧洲战场上所向披靡,威震西方各国。

总司令,张作霖何德何能。能使司令如此,愧不敢当,愧不敢当张作霖边说边打量着大破日军的帝国中将司令柳波成。好年轻啊,可能二十岁才刚刚出头吧,这么年轻都统帅数十万大军,纵横白山黑水之间。让敌人闻风丧胆,简直太不可思议了,都说中华帝国将官绝大部分都是年轻人,果然所言非虚。

柳波成笑了下,真诚地道:张将军,您在前线浴血奋战,阻击日军,亲率督战队战斗在第一线,说实话,仗打得并不好。但这份中华儿郎的血性。也配得上柳波成为将军牵马

他的话里没有任何的虚伪,张作霖感慨地道:俺老张三十多岁了。在胡子满清日本人和满洲国内都干过,但今天,老张服了,从此后若有二心,天诛地灭俺地这份身子骨,从现在起交给总司令驱使,我生是国防军的人,死是国防军的鬼

柳波成停住了脚步,从衣服里拿出了一张纸:张作霖

看了看他,柳波成拿着纸念道:兹委任张作霖为中华帝国国防军第2集团军独立师师长,授少将军衔,中华帝国国防部念完将委任状交给了张作霖。

张作霖小心翼翼地接过了委任状,仔仔细细地看了几遍,类似于委任状的东西他不知道接了多少,但没有哪张比这次来得更加珍贵,他细心到把它折好,恭敬地放入了怀里。

张师长,以后我们就是一个集团军的同僚了,希望以后彼此精诚合作把倭寇彻底赶出中国。柳波成脸上严肃的表情不见了:独立师需要大地整编,所以我先安排你到河北境内进行休整,我们将选调军官充实你的部队,武器弹药也将按照国防军的标准配置来武装,我们计划用三个月的时间,把你的独立师打造成一支钢铁之师

张作霖认真地道:一切听凭总司令调遣,张作霖只希望部队能够尽快开拔到前线,和小日本痛痛快快地干上一场,奶奶的,这几年老子可憋坏了

颇具传奇色彩的张作霖无疑是幸运的,在这个时空,他的人生轨道来了一个急转弯,并没有成为一个军阀,最终以悲剧而收场。在以后的军史中,对他地评价也很高。有个专门研究中国风云人物地美国人这么写道:

张作霖将军身上充满了太多传奇的地方,他读过几年书,卖过面包其实是包子,当过货郎,杀过猪,甚至还当过兽医。年青时地张将军嗜赌如命,对自己也非常残忍,有件经过张将军自己亲口证实的事情可以说明很多事,有次将军去赌博,输光了身上的最后一文钱,结果他竟然拔出刀子,割下了腿上的一块肉当赌注,当时就吓的他的同伴们将他输掉的钱退还给了他。

很不幸的,这份残忍最后也欧洲人领教到了,和吴佩孚元帅一样,他被称为来自于东方的撒旦,上帝可以证明,这个称呼是多么的可怕。他简直就是欧洲的噩梦,他和他地部队。蹂躏着欧洲的每一寸土地,在他的部队面前,任何的抵抗都显得那么弱小,这是中国的大幸,却是西方国家的大不幸。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