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反感,真的很反感。(顶点小说手打小说)虽然时代的特征性早就让韩太雄看到了很多李思雨这种学生的状况,但是韩太雄依然还是对于这种教学制度耿耿于怀。
而如果要把韩太雄此时为什么这么生气的话,或许就不得不提及韩太雄当年的考院经历了。
其实韩太雄在以前也读过这种类似的学校,当然也就是因为这种学校,才让他误入歧途。没有学到那些应该去学习的东西。
因此有时候韩太雄甚至会想,如果他当年不是上了那种误人子弟的学校,他或许就能直接考入导演系了。那样的话,他也就不用通过学习美术转着弯的在去学习导演。这虽然是抱怨之词,但对于韩太雄来说真的是无法释怀。
而从现在李思雨这所学校的制度看来,毫无疑问就是骗钱的,和他曾今上的学校就是如出一辙。
虽然这种骗钱的方式很是高明,甚至可以说是以假乱真。
但是如果是真的按照这种制度却教导,不用多想什么,按照韩太雄自己的亲身经验来看,那就是根本不可能有一个人能过。
这所学校的课程安排,根据韩太雄自己的摸索和观察,已经基本摸清。课程仿造的电影学院的课程,从表面上就疑惑性很强。但是如果业内人一看就一定会大骂不合理。
这么排课表,基本是让老师学生都可以去死了。
电影学院的表演系课程,基本是按照前三年上课训练,第四年排大戏实践的流程走;可是这个学校安排的教学方案呢,那是把一个专业院校本科生三年去学习的东西压缩成一年。
而那些老师要完成的则把三年要教的东西,在三年内做完,这样粗糙的训练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好处?
而且更离谱的事情就是,这个地方的表演老师竟然还兼班。
这是什么狗屎的教学课程安排,就像韩太雄之前训斥那位表演老师那样,教导表演专业的学生是不一样的,和其他所有的专业学科不同,老师对学生而言,决不是传授知识的人;表演老师要做的不是“讲课”,而是改造人性,锤炼心灵。
所以表演老师是不能象中学语文老师数学老师那样,一班的语文老师去兼着去教二班的语文,三班的数学老师去叫三班的数学。
说的具体点,那就是当表演系老师是绝对不能教多学生的。不然的话,就是光心灵交流就可能会让那些老师来个彻底的精神分裂。
因此为一个表演班是通常不能超过三十个人的。而如果按照最完美的班级配置,则是十五人,按照男七女八的分配制度。
——事实上,一个老师同时和十五个青年男女交心,已经是很累人的事了。
当然也不是没有那种绝对牛逼的老师,但是是人就会累,没有人是铁人。哪怕是过去指导过韩太雄的李友荣教授也最多不过同时带三十二个学生。
而且那种教导也绝对不是自愿的,是被逼的。
作为曾今身处在那个年代的沙粒,韩太雄很清楚的知道,是因为演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才导致这一切的。
随着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影视产业崛起,特别是电视剧产业的疯狂发展,作为世界第一电视大国,中国电视剧行业对演员的需求量到了一个近乎疯狂的程度,大量根本没有接受过表演训练的演员只要是长的齐整点儿的,随便在街上走着也许就被抓去拍电视剧了。
所以呢那些个电影制片厂,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一直要求以电影学院为首的艺术院校要扩招扩招再扩招。
而因为学员多了,所以有的教授才会不得不劳心劳力的多带几个学生。
但是对于这一点,却也变成了很多不法商人赚取利益的大金库,学生表面上是扩招了,美其名曰为增加了一倍。但是如果看看原来只招收二十几个的名额,招到的人数又能多出几个呢。
可就是因为这些多出来的名额,更多人的心思变得越来越活络了。那些杂七杂八的辅导班蜂拥出现。为此在开始之初,那些辅导班里面甚至还出现了一个老师带五十个人的疯狂教育境界。
但是人终究是战不过客观规律的,事实证明一个班三十个学生,真正能和主任表演教员心灵契合,得到言传身教的学生,一个班永远就是那么十个左右,好一点的老师能带到十几个,再多就是人力范围以外了。
所以综合自己所了解的一切他又怎么能不会去愤怒了。但是理智还是告诉他必须要冷静,往最好的地方想,韩太雄甚至会安慰自己,也许这个教学的老师的确是有真材实料了呢。
然则现实是残酷的,这个学校的老师绝对是挂羊头卖狗肉。在韩太雄看来,面对着台上表演的学生,这些老师在他们这种专业人士看来就像一个傻子一样完全外行。
可是他们外行了,并不代表学表演的学生不去向他们学习。
按照电影学院的机制,每个学生只有不断的努力表演,引得老师的注意才有出路;你努力了,交得作业多,才能让老师注意你,而这样你才能从老师这里学到的东西就多;否则,你只能每节课呆呆的坐在一边,看着你的同学在舞台上折腾,接受老师的指点。
这种做法虽然残酷,但是对于那些要学的学生真的有用也很实用,但是如果出现了针上面表演的学生很努力,而下面指导的老师却很挫,根本没有办法作出最真切的指导,那又该怎么办呢。
这不是对一个要学的学生更大的误入歧途吗?
而通过韩太雄的观察,这个所谓的表演班老师更是狗屁不是的杰出代表。如果按照北京电影学院所定制的教学制度。既老教授带年轻讲师,讲师再带助教的教学梯队。
这个狗屁的老师连充其量的助教都赶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