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一个人的甲午> 第三十六章 生丝之战 生死之战(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六章 生丝之战 生死之战(上)(1 / 2)

一个人的甲午 面条2008 更新时间 2019-09-02

 南浔历来是鱼米之乡,家家户户世代植桑养蚕,因地处太湖周边,气候温湿,水质优良,桑叶生长特别茂盛,孕育出了只有在这块土壤上才能生成的一种优质蚕丝——辑里丝

用辑里丝制成的衣服,柔软、亮泽、耐用,在历史上,当地除了要供应历代朝廷之需,它还是英国、法国上流社会贵族妇女的最爱,是她们日思夜想的上等奢侈品。最新的小说阅读网因为这种丝织品不仅色泽鲜亮,而且拉力好,弹性足,所以长期以来一直是海外市场的抢手货,平均每年的销售达到六七万担。

说到辑里丝,便离不开后来闻名一时的南浔张家。

上海开埠那年,一个名叫张颂贤的年轻人,从家门口的丝行埭,摇着装满辑里丝的船只进入大运河,再沿着太湖和苏州河摇啊摇,在一个落日余晖的黄昏,载着满船的生丝和少年人的雄心壮志,缓缓的摇进了上海滩。那一年张颂贤26岁。

以前张颂贤是低价从乡下蚕农家里把蚕丝收购上来,加价后卖给前来南浔收丝的洋行买办,从中赚取差价。现在他自己打进了上海滩,在上海洋泾浜桥一带附设了自家的丝行,直接把蚕丝运到上海自己组织销货,这样可以省去很多中间费用。尤其是与洋行里的买办合作,上下联手做生意,消息更加灵通,张家逐渐垄断了从南浔到上海的生丝销售。最全的小说阅读网从此,南浔张家由经营丝业开始,进而涉足盐业,房地产业,在短短几十年间便积累了上千万的财富,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名重一时的海上望族。

………

光绪十六年的这个秋天,张颂贤的二儿子张宝善坐在自家的恒和丝行里面,满脸惊愕的望着自己对面,正神态悠闲的翻阅着账册的林启兆,一时之间竟说不出话来。

张颂贤一共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张宝庆一直多病,在光绪十三年便因病去世,如今张颂贤年老病弱,张家整个家业的重担便自然落在了二儿子张宝善的肩上。

张宝善,字定甫,说起来在显赫一时的张家并不怎么显山露水,但是他的儿子张静江却是中国近代史上声名远扬的传奇人物。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孙中山称他为“二兄”,“中华第一奇人”。曾倾家资助革命经费,为孙中山反清斗争出谋划策。也曾经提供大量经费给蒋介石,并多次为蒋指点迷津,并亲赴广州向孙中山说情,使蒋获得黄浦军校校长之职。孙中山逝世后,他力挽狂澜,支撑危局,在担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代理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期间,为蒋介石获取党政军最高权力不遗余力,出谋划策,被蒋介石称为“革命导师”。最全的小说阅读网

能够养出这样的儿子出来,张宝善这个当老子的自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张宝善自成年后便一直帮助其父张颂贤打理家族的生意,在生意场上也算是一把好手,可是这一次,他却结结实实的被这个比自己还年轻7、8岁的林启兆给晃花了眼睛。

一个月前,林启兆找到张宝善,提出以高于市价10%的价格收购张家包销的全部生丝,有多少要多少。这是一个让张宝善非常心动甚至有些不敢相信的价格。要知道此时生丝的销售已经比不得过去了,虽然销量日渐增大,但是价格却一再下跌,在洋商的打压下很难卖出好的价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