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8月26日,就在人们还在为英国海军所遭受的空前惨败而震惊议论之时,欧洲战场上再度爆出惊世之闻。毗邻黑海的罗马尼亚突然向圣彼得堡发出了措辞强硬的声明,称南比萨拉比亚地区的罗马尼亚族人正遭受着残酷的压迫和奴役,要求俄国立即允许罗马尼亚军队进驻此地,以保护当地族人的合法利益。
对于罗马尼亚的这一举动,各国政府用屁股想都能明白布加勒斯特城中那帮投机者们的算盘了。随着英国大舰队的惨败和德军在东线战场的节节胜利,这帮达契亚人感觉到时机成熟,已经磨刀霍霍、迫不及待的想要搭乘上德奥同盟的战车,以求获得平日里他们想都不敢想的利益。
由于知道战争已经不可避免,俄国对罗马尼亚的要求根本不予理睬,直接向与罗马尼亚边境接壤的驻军下达了一级战备的命令。12个小时之后,不见回复的卡罗尔一世国王随即宣读了对俄国的战争动员令,而英法两国也援引协约当中的条款,向罗马尼亚宣战。不过,英法的宣战也仅仅只能起到象征性的支援作用了。因为他们既无法将军队直接派到东欧巴尔干半岛去打击罗马尼亚的后方,也无法给予面临新敌的俄国以实质性的援助。
原先在博斯普鲁斯海峡被封锁之后,俄国还可以通过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这两个巴尔干国家的中转与地中海相连,从英法那里得到一些聊胜于无的物品。而现在,连成一体的德国、奥匈和罗马尼亚。已经将整个欧洲都从中拦腰截断;再加上土耳其舰队在黑海的优势。俄国在欧洲方向已然没有任何的呼吸空间可言。
8月27日。德皇威廉二世再度发表全国广播演说,对罗马尼亚的战争抉择表示了高度赞扬。对于威廉而言,罗马尼亚参战的最大作用,实际上并不在于同盟国阵营又多了70万左右的杂牌炮灰,而是在于他的国家将从这个欧洲粮仓获得足够五百万人消耗的小麦、玉米,以及大量的牲畜、蔬菜和肉类的粮食供给。除此之外,罗马尼亚丰富的石油产量,也将能让德国这台轰鸣呼啸的战争机器得到极大的润滑。抛开航空、化工、电气、机械等工业领域对石油的巨大依赖和需求不谈。光是在海军领域,重油便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其热值比起最优秀的无烟煤还要高出近50%,因此无论是在重量、功率、体积、还是燃料消耗率上,同等吨位下的燃油动力系统,都比燃煤动力有着质的飞跃!
而就在罗马尼亚加入战争并准备发起攻势的这段时间内,俄军与德奥联军所进行的新一轮战役,也在双方军队的激烈厮杀中变得逐渐明了了起来。
自从8月23日马舍佐夫失陷以来,尼古拉大公所指挥的俄军就又陷入了被动不利的局面:德军的一只蟹钳已经伸到了华沙的后方,兜住了俄军大半的逃跑去路;而其北翼军队也在向东南稳步推进,即将与南翼的主力部队封闭合围。当前。俄军部署在华沙附近的兵力却有两个多集团军,总人数超过了50万;如果德国人将这个包围圈彻底封闭。这将成为一个坎宁会战再现的超级坦能堡之役!
得到前方传来德国第8集团军也在长驱直入的准确战报之后,尼古拉大公终于明白了德国人的意图。令他心中震怒惊骇的是,对方竟然如此胆大妄为,在总兵力仅有自己四成的情况下还打得这般奔放,要从他眼皮子底下硬生生吃掉俄军的一多半主力!面对兴-鲁再度故技重施的合围包抄,怒火填膺的尼古拉大公决定给予这帮视自己军队如无物的狂妄家伙以迎头痛击。
实际上,大公的这一决断也并非全然是意气之举。如果俄军在德军的猛攻之下只是一味的退避防守,那么他们在防线松散、漏洞百出的阵地战中几乎不可能抵挡得住对方的攻击。如果不想再次成为瓮中之鳖,俄军必须从即将被包围的华沙城中快速撤出,而这是大公和圣彼得堡所无论如何都不愿意看到的结局。自从普奥俄瓜分波兰以来,最大得益者俄国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经营了一百多年的时间;而华沙作为其中最核心的前线枢纽,早已承载了无数斯拉夫人向西欧辐射扩张的夙愿。更何况,如果俄军再度选择快速撤退的话,那么各部在慌乱下的秩序也难以保证;一旦军队未战先乱,则必将造成灾难性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