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匠相> 第五二一章 郭嘉论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二一章 郭嘉论德(2 / 2)

匠相 大河坝 更新时间 2021-11-23

田凡笑笑,道:“孟德此人,算是个求贤若渴之人!”</p>

郭嘉颔首道:“不错!但是,伯光啊,你可知‘才’和‘德’的真正含义?”</p>

田凡一愣,反问道:“奉孝此言何意?”</p>

郭嘉笑道:“以伯光之聪明,‘才’之一字,自然是知道的。可是,‘德’之含义呢?何谓‘德’?为何以前的人考察一个人可否为官,先考察其‘德’,后考察其‘才’,甚至忽略其‘才’呢?”</p>

田凡陈思一阵,笑道:“请奉孝直言相告,此事我想不透!”</p>

郭嘉微微点头,笑道:“伯光啊,其实不是你想不透,而是……你不去想罢了!”</p>

微微一顿,他续道:“‘德’之一字,从字面意思上理解,是道德。有‘德’者,自然道德高尚,堪为天下之楷模。可是,评判‘德’的标准在哪里?又是何人能评判呢?”</p>

没等田凡回答,他又扯到别的地方了。</p>

“人人都羡慕当官的,为何?因为当官能不受人欺负,当了官有锦衣玉食,有骏马得骑,有深门高院,有娇妻美眷。为人所羡慕的,往往就会成为别人学习的对象。而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在他看来,一定是正确的,是好的!</p>

“所以,当官的人,在百姓看来,就是特殊的人,为何他们特殊?按照儒家的思想,是因为他们有‘德’!即使没有‘德’,别人……也就是那些巴结他们的人,也能想出一些理由,让你有‘德’。而那些羡慕你的人,也会相信你有‘德’!”</p>

大约是口渴了,郭嘉再次端起田凡的酒杯抿了一口,这才续道:“‘德’之一字,做为为官的标准,始于汉朝,确切的说始于武帝时期董仲舒将儒学推至巅峰,并罢黜百家之后。百家思想中,儒学之所以能占据统治地位,关键在于他的忠君思想和孝道。而孝道的最高标准,恰恰就是忠君,实际上,忠君和孝道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问题。</p>

“我大汉的官员提升和任免制度为察举制度,这个制度会连坐的,如果提拔的官员不合格,则举荐者会承担相应的责任。而在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的时候,‘德’之一字,似乎是评判官员的最重要准则。光武帝之前还好,因为那时候的世家大族并不算太强大,官员们提拔的人多有寒门之士,且多数都是有‘德’之人。而光武帝之后,大汉朝已经为世家统治,但是,官员的晋升之道依旧只要一个简单的察举制度。</p>

“因为察举制度有连坐之忧,因为担心连坐,官员们提拔人的时候,情形已经发生了变化。如果不考虑才能,那么自然要考虑此人的‘德’。可是,什么人有‘德’呢?”</p>

郭嘉看了看田凡,见他没有回答的意思,微微一笑,续道:“两种人有‘德’,其一为确实有‘德’之人,他们的确是道德高尚,忠君爱国,兄友弟恭,父慈子孝,堪为天下人之楷模。其二,自然是自家人有‘德’!推而广之,出身世家的人有‘德’!前者没有连坐的风险,因为他们的确合格,有足够的资本当官,要么是有德之人,即使不能当好这个官,可至少不会惹祸,要么是德才兼备之人。而后者……世家大族统治天下,他们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关系网,互相之间掩护一下,也不会有受到连坐的风险。”</p>

田凡不由点头,郭嘉所言的确很有道理。</p>

郭嘉见田凡点头,心里放松了不少,他呵呵一笑,续道:“光武之后的一段时间,世家大族还算是比较保守,选拔的官员至少还有点样子,至少也是还算像样的自家子弟,可是随着世家大族的不断壮大,他们选择官员的标准也越来越低,直到黄巾之乱时,官员们已经不能看了,既没有才,也没有德的官员很多很多。”</p>

微微一顿,他道:“再回到前面的问题,何谓‘德’?德之一字,到了现在已经不再是书本上的几个字,不再是书本上的几句话,它已经成为世家口中的一把剑!手握道德之剑,则可巧取豪夺。许多有‘德’之人,表面人模人样,背地男盗女娼,这已经不再少见。</p>

“评判‘德’的标准又是什么?其实……我也不知道这个‘德’字到底是什么了!但是我知道,评判这个字的标准,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他们说一个人有‘德’,这个人就有‘德’!‘德’的评判,已经成了世家大族维持其利益的工具!”</p>

田凡有一种拨云见雾的感觉,他微微颔首,道:“我明白了,评判‘德’的标准,已经从书本上的几个字和几句话,变为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的话语权,也就是说,舆论!世家大族控制了舆论,在普通百姓不了解一个人的时候,他们的话语权就是评判标准!说你有,你就有,没有也有。说你没有,你就没有,有也没有!”</p>

郭嘉笑道:“精辟!伯光此言,当浮一大白!”</p>

说着,他自顾自地端起田凡的酒杯,一饮而尽。</p>

田凡瞪他一眼,对这个流氓无语,也没有丝毫办法。</p>

郭嘉放下酒杯,道:“这种观念形成了已经不下百年,现在的世家子弟多数深受其影响。所以,长文的所作所为也就不难理解了!”</p>

田凡点头称是。一个人的思想深受其所受教育的影响,如果从小就对一个人灌输一种观念,到了成年之后,是很难扭转的。就像郑玄这样的智者,他从小深受世家思想的影响,一直认为世家统治天下是正确的,直到黄巾起义之后他才有了一丝触动,之后用了十几年时间,他才将这些完全想通。</p>

<a>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阅读。</a>(未完待续)</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