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印度洋上的风> 第一百零七章 自力更生(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零七章 自力更生(3)(2 / 2)

印度洋上的风 水飞云 更新时间 2019-08-28

首先就是教育。蓝海国虽然在今后打算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但是现在还做不到。目前蓝海只是要求每一户家庭应当将自己学龄孩童送往学校读书,但是并不强迫。

蓝海国在首都、新上海和各省省会都开办了中小学。大学只是在新京市和新上海各开办了一所大学。大学的教员都是从各国前来的留学精英们,还有从华夏大陆前来马达加斯加的科技伟人们。当然也有不少从英国、法国躲避战争的学者。学员只需参加入学考试,无论以前是否上过中学。只要考试合格,就能参加大学学习。

同时在苏亚雷斯城开办了一所军官学校。大学分别是新京大学和新上海大学,军官学校起名叫苏亚雷斯军校,设有步兵、空军和海军三大学院,校长当然是齐之洋自己兼任。教员比较复杂,但是主要是原先护航舰队里的官兵兼任。还有部分教员是日本俘虏、法国人和英国人。军校的生源分两类,一类是高中毕业生,一类是在军队里招收军官。前者的数量远远低于后者。军校每期招收200名学员,学制分别是4年和2年,2年的是针对从部队里选拔的军官。4年制的是在社会上招收的学员。

为了缓和各民族的抵抗情绪。齐之洋的科技进步党还提出了开创“科学化的新农村”活动。主题很简单,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各级政府,大力推广,科学化的新农村。其实就是后世的科技下乡,一体化农庄的混合体。

科技进步党在各省的贫穷地区都设立了示范村,由科技进步党的党员组成扶贫队,带着科学种田,科学生活的知识,下乡开展培训耕种方式、沼气利用,科学养殖和修建道路等活动。这些活动吸收了大量的有知识的本土民众参与。在提高了人口素质的同时,也大大的缓解了民族矛盾。

科技进步党还设立了科技发明奖,对所有公民的各类发明创造进行奖励,鼓励科学发展和科学研究。

蓝海政府的这些措施勉强将马达加斯加岛的局面打开。稳固了统治和经济基础。但是蓝海国还有一大片领土在遥远的几千公里之外。那就是法属索马里、也门和阿曼。虽然蓝海国高层在内部已经确定了这些领土未来的去处。但是并不代表齐之洋他们就心甘情愿的放弃这些领土。放弃这些打下来的领土的原因是控制不住这些地方将来的独立。如有可能,那绝对是不会放弃的。所以在考虑这片土地上的建设。蓝海政府还是进行了一个系统化的考虑。

索马里、也门和此时的阿曼的领土都很广大,但是有着大片的沙漠和荒漠。几个地区都比较贫穷。除了也门外,这几个地区的人口也较为稀少。由于长年受到英法殖民者的统治,当地民众对外族很反感。而且反抗行动也较为激烈,远远不如非洲人民热爱劳动。建设这些地方需要冒甚大的风险。

所以考虑再三,蓝海的高层们决定先开发资源丰富的阿曼。此时的阿曼南部和中部地区的荒漠中没有发现石油。不过在其首都马斯喀特附近的北部有着丰富的矿业资源和畜牧业资源。东北沿海的哈杰尔山脉中有着丰富的铜矿,伴生有金矿、银矿。

蓝海的矿业专家翁椽壁先生在44年4月按照阿曼地理矿业分布图,对阿曼北部重镇苏哈尔地区进行了勘探。先后发现铜矿和金矿以及石灰石矿。并且还有数量不少的铬矿。这让蓝海高层们决定先开发苏哈尔地区。无论是铜矿、金矿还是铬矿、煤矿都是蓝海国急需的资源。所以蓝海在44年7月开始了阿曼的建设。

首先建设的是苏哈尔港,这个港原先只是一个小的渔港,最大船舶也就是能停几艘几百吨级的渔船。不过蓝海国修建的这个港口是5000吨级的港口。按照设计这港口的新京设计院得说法,起码要能停大点的货船好将产品拉回国或者出口啊。

其次是火电厂,火电站修建了两个,一个是供给港口用的,另一个在港口30公里外的矿区。是为采矿进行的服务。

和莫桑比克一样,蓝海的冶炼专家们采用的还是火炼法制粗铜,然后将纯度99.5%的粗铜拉回马达加斯加岛进行精炼。不过在这里炼粗铜比莫桑比克还方便,因为这里有大量的石灰矿,而石灰矿是炼制粗铜必要的造渣原料。

在苏哈尔矿区开采出来的铬矿石都是品位达到40%以上的。而且铬铁的冶炼需要大量的电力和其他化工产品,如氧气。所以在阿曼只是开采矿石,磨成细粉,然后拉回新上海市进行冶炼。而铬铁矿和在200公里远的拉斯哈德地区产的含29.57%的氧化锰,能生产钢铁家族中最重要的一支,铁素体和马氏体不锈钢。

新上海大学里面已经在实验室生产了400系列的不锈钢,包括用于制造车床刀具用的高强度刃具钢。阿曼这些矿业资源正好满足了这些需求。

蓝海国先后在阿曼开设了这两个矿区,以向马达加斯加地区提供铜、铬、锰这几种重要的矿石。此时的阿曼还没有发现石油,尽管蓝海的这些人都知道阿曼将来是个产油大国,但是齐之洋下令护航编队的998人,严禁谈论此时。而且对翁椽壁先生在勘察时提出阿曼可能有含油构造的说法,也予以了忽视。目的就是防住将来英美在战后对这片土地的觊觎,避免增加蓝海国获得这块土地的难度。

至于阿曼旁边的卡塔尔和阿联酋,蓝海国实在是没有什么借口和能力去占领。虽然这时候的中东基本上是英国的殖民地,不过蓝海国还是和这两地的国王进行了接触。双方也有君子协定,当然是那种意会的协定。蓝海国不会将势力范围扩大到对方国土内,但是对方也不得支持阿曼国内的部落。另外就是将在这两个国家开采石油。此时的卡塔尔和阿联酋已经发现了石油,而且英国石油公司已经在此开采石油。

蓝海国和英国进行了谈判,要求加入阿联酋石油开采的行列,满足战争的需要。当然谈判是非常困难的,英国人不愿意蓝海国继续在中东扩大影响。但是蓝海国的谈判代表只是强调:“听说日军有部分军队流窜进了中东的部分区域,我们准备用武力去剿灭日军。”虽然看起来这句话和这次谈判毫不相关。但是政客们说的话怎么会有错误呢?真实的含义是如果谈判桌上得不到,那蓝海国就是武力!言下之意我们可以借口日军进入阿联酋直接占领阿联酋。

这种举动令英国政府很生气。大英帝国居然已经到了要接受一个小岛国的威胁的地步,虽然他完全没有想到,自己国家也是一个岛国而已。

生气归生气,但是这个时候实在不是和蓝海国翻脸的时候,双方接着谈判。最后达成协议,允许蓝海国购买英国石油公司开采的石油而且同意蓝海国与英国石油公司合作成立新的公司,这家公司将有特别开采权。其实此时的蓝海国根本没有开采石油的能力。但是为了学习石油开采技术,蓝海国还是拿出了20万英镑和英国石油公司合作开设了一家石油公司,齐之洋很高兴的给这家石油公司起名叫BP,意思是bluepetroleum。至于哪时候开采出石油,那以后再说了。

------------

今日做下6k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