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执掌盛唐> 第十三章 登高赋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三章 登高赋诗(1 / 2)

执掌盛唐 黑火药之木炭 更新时间 2019-08-26

 岳阳古称巴陵,唐初改名岳阳,又名岳州。开元四年,时任中书令的张说被贬官至岳阳,在古鲁肃阅兵台旧址修建高楼一处,被命名为岳阳楼,修成之时,邀请才子孟浩然作文以记之。那孟浩然也不负众望,写出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样大气磅礴的诗句,深得张说所赞赏,为众人所传诵。

见李瑛看这楼阁出神,王维悄然走上去了,对李瑛低声道:“殿下,这岳阳楼是江南妙景,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殿下何不上而观之,登高望远,作赋而歌,也是一件雅事。”

适逢九月中旬,古人有重阳时分登高望远之习俗,王维本是风雅之人,这个提议倒也恰到好处,远不是薛绣这般人等所能想到的。

李瑛一看天色也不早了,反正也不差在这一时三刻,自己这军中文人甚多,俗话说“武无第二”,这要是不让他们之间挑个首领出来,怕是彼此之间谁也不服,别人不说,王维和李白二人那是肯定不和的。没办法,都是天才嘛,李瑛眼里虽然也容不得沙子,但是涉及到这种各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就不太好用命令来约束了。既然都是诗人,并且在后世被人称为诗仙和诗佛,那么想要服众,就使出你的真才实学来吧。

李瑛遂点头道:“也好,今日天色已晚,传令下去,大军就地扎营,薛绣,你去把李白、孔巢父等人约来,大家一起登楼,欣赏一下这浩瀚长江八百里洞庭的美色。”

薛绣虽然也是粗人一个,但是平素在京城中倒也喜欢跟人附庸风雅,于这文人做的事情倒是十分赞同,不待李瑛多吩咐,早兴致勃勃的找众人去了。

岳阳楼的建筑构制独特,风格奇异。气势之壮阔,构制之雄伟,堪称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岳阳楼为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柱高耸,楼顶檐牙啄,金碧辉煌.远远望去,恰似一只凌空欲飞的鲲鹏。全楼高七丈七尺,平面呈长方形,宽三丈五尺,进深三丈。中部以四根直径一尺五的楠木大柱直贯楼顶,承载楼体的大部分重量。再用十二根圆木柱子支撑二楼,外以十二根梓木檐柱,顶起飞檐。彼此牵制,结为整体,全楼梁、柱、檩、椽全靠榫头衔接,相互咬合,稳如磐石。

沿着层层的楼梯,李瑛迈步走上四楼,李瑛不禁暗暗称奇,这岳阳楼的楼顶为层叠相衬的“如意斗拱”托举而成的盔顶式,这种拱而复翘的古代将军头盔式的顶式结构可是不多见的,李瑛这样见多识广的人也只见了这一份。

站在四楼之上,凭着栏杆看着那奔腾而去的滚滚长江水,那种让人心怀激荡的感觉袭来,李瑛不禁暗暗称赞,岳阳楼名不虚传,果然是让人诗兴大发的好地方。

“摩诘,如此良辰美景,不做几首诗出来,实在是有些暴殄天物了,你说呢?”李瑛笑指前方景色对王维说道。

“是啊!”王维叹道,其时已近傍晚,夕阳西下将垂,金色的阳光洒在水面上,随着微风的吹动,水面上泛起道道金鳞,煞是好看,那来来往往的大小渔船穿梭而过,远处江岸的渔村里,飘起了袅袅的炊烟,实在是让人羡慕的一派景色。

本起**点

王维何许人也?那是以写田园诗出名的人物,号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若在后世中评选的话,这写美文小品的大唐第一人应该是非王维莫属。

得李瑛提醒,王维也想好好表现诗,好在太子殿下面前露露脸,好证实自己今日的成就非是浪得虚名,王维大袖一挥,正要吟诗一首,只听“登登登”,一阵嘈杂的脚步声传来。

李瑛回头看去,只见薛绣在前面引路,后面跟着一大群人,为首的正是李白,不用看也知道是那个什么号称竹林六逸的来了。

文人见面少不得又是一番不冷不热、不痛不痒的问候,王维虽然有些嫉妒李白,但那是背地里,明面上还要装出很好的样子,倒是李白,与人谈笑风生,没有一丝芥蒂的样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