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进文此话却是问到了他们的痛处,谁不知道满清是关外异族,饶应祺顿时语塞,说不出话来。
“圣贤可没教读书人当奴才,我沈进文自然是不会当那个奴才的。今我陇南军起兵光复汉室,便是失败,他日汉室江山光复之日,我等皆可流芳百世。尔等若冥顽不灵,则遗臭万年。”沈进文铿锵有力的说道,“没有什么朝代有不尽的气数,尔等难道还认为,有朝一日改朝换代,还是满人天下不成?”
这句话更是直指人心,倘若改朝换代,满清可还能坐天下?若满清能坐天下,那必然就不会改朝换代了。
改朝换代,必然是光复汉室江山,届时,他们全都将遗臭万年。
林秉成顿时感觉如同醍醐灌顶,霎那间便明白了很多,问道:“沈老弟可知满清气数将尽?”
“十余年后,必无清廷。”
“既然清廷气数还有十余年,为何沈老弟不继续韬光养晦,待时机一到,再举事反清。何至当下,即便陇南军占了兰州,朝廷也将调兵重兵进剿。”
“若等到十年后,西洋人之科技已难以追赶,陇南军此次反清,只为割据地方以办实业,他日汉室江山光复,方有与列强抗衡之力。”沈进文神色轻松淡然饿说道:“至于满清,如今被八国联军搞得焦头烂额,哪里还有什么重兵?且湖广、江淮、闽浙、两广私自与列强签订《东南互保》,满清已无力控制中国,汉人权臣已日渐得势,日后一旦鼎革,各封疆大吏必将各自观望,则清廷必亡。”
“大人。”林秉成出声对饶应祺提醒了一声,是表态的时候了。
“饶大人若是肯迷途知返,他日光复汉室江山,便可名垂青史。”沈进文对饶应祺说道,饶应祺在西北为官三十余年,经验极为丰富,而且如果不论民族大义问题,确实是一个好官。
饶应祺半响叹息道;“你说的却有道理,满人之天下不久矣!然我若不死,恐累及亲族。”
“这有何妨,只需假死便可。”沈进文心情大好,“事后,再把亲族接至甘肃,便无后顾之忧。”
“此等皆是日后之事,可若当前,陇南军可能坐稳甘肃?”饶应祺正色问道,沈进文十分肯定的说道:“自无问题,我陇南军自成军以来日夜操练,亦有教士兵民族大义,又有上百挺赛电枪,即便是对付洋人都无问题,且即便清军重兵进剿,大不了我们退回陇南,将机枪一架,便是连只苍蝇都飞不进去。”
“既然陇南军当前无意争夺天下,想要割据甘肃便问题不大,只需将清廷打怕便可,随即便可挟胜与清廷签订城下之盟。”饶应祺建议道,“如今甘肃各县,则传榜可下。新疆则地域辽阔,陇南军若是兵力不足,则不可取之。”
见饶应祺出谋划策,沈进文不由大喜,有了这个在西北为官三十余年的封疆大吏帮助,那么割据西北定然事半功倍。
随即沈进文将饶应祺依旧安排在巡抚衙门后衙居住,但却对外宣称饶应祺已经自缢身亡。
一边拟定榜文,并控制邓全忠家属,同时向秦州发了封电报,火速将邓全忠带到兰州。
“只要派出两个营的兵力带上邓全忠,拿下河西走廊便轻而易举,进而再取青海。”沈进文将计划告诉了赵维书,赵维书倒是没意见。张奎发接到电报后也同意了这个计划,于是便按照这个计划执行了下去。
几日后,邓全忠回到了兰州,见亲属安然无恙,顿时松了口气。
陇南军的榜文也发往各州县,各州县大为震动,不少州县官员,立即表示愿意投诚,陇南军轻而易举的就掌控了这些州县。
个别州县名望不灵,陇南军则派出两个营的兵力,带上邓全忠一起前去攻打。
连提督都跟着反了,那些州县自然不会有什么太强的抵抗意志。邓全忠反清却是毫无压力,亲属都在兰州,也不怕满清报复。就算是陇南军失败了,也可以说是陇南军胁迫,反正这个过程,都不是他所能够掌控的,不配合就直接没活路,配合不仅可能有活路,一旦赌赢了反而有丰厚的回报。
一时间甘肃各州县,纷纷失陷在陇南军的兵锋之下。
陇南军兵力不足的问题也暴露了出来,张奎发却是已经在占领的州县到处招兵了,同时在陇南征召了三千武警部队。
这些武警部队,负责维护地方治安,主要职能就是剿匪,以及配合陇南军派遣的行政人员抄家,以及配合施行减租、加税等损害地主利益的政策。
只是当前还未站稳脚跟,所以没有进行这方面的改革。
正规军则再次扩编三个团,也就是4500人,不过基础训练起码要三个月时间,陇南军显然是走精兵路线,没经过训练的士兵投入战场虽然声势浩大,但是需要庞大的数量,影响农业生产。
精兵尽管训练上花费较大,但是少数人口参与战争,不会破坏农业生产,也就不会饿死人。而且相比人海战术来说,实际上花费都差不多,但花费不会那么集中,也就不会突然使粮食供应断裂。
此前陇南集团在陇南大量囤积粮食,不仅将陇南当地的粮食储备起来,还从外地购入粮食,使得此时陇南粮食供应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