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官场教父> 第857章 100盒清凉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57章 100盒清凉油(1 / 2)

官场教父 八月炸 更新时间 2021-10-26

 晚上在吃窑鸡的时候,山阳市市委秘书长毛书庆的心里在发笑。因为下午他刚刚在深圳市区的红磨坊里面吃了鸡,也就是与一位绝色的小姐上了床。</p>

当吴天然去南澳的时候,毛书庆就带着侯鸣放约了富士康的副总吴先生。</p>

吴先生便请他们到红磨坊里去观看艳舞。看了一会儿表演,吴总看到毛书庆的情绪比较高涨,便在这里给毛书庆、侯鸣放,还有毛书庆的司机每人开了一间房,说是让他们休息。其实,吴总给他们每人安排了一位小姐。</p>

吴总还先到毛书庆的房间里陪他喝了一会儿茶,闲聊中,毛书庆听到富士康正准备从K省的龙腾煤矿去挖一个叫张伟的电焊高手。吴总说,张伟如果能到富士康来工作,年薪至少可以拿到100万。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毛书庆就在想,一个普通的电焊工人,为何会打动富士康高层的神经呢?</p>

在和那位自称台湾妹的小姐快活后,毛书庆他们就匆匆赶到了南澳镇。</p>

这天晚上在饭桌上,当吴天然他们在一起吃着海胆和窑鸡时,毛书庆就提起了富士康集团想到K省挖人的事。</p>

这件事引起了吴天然的重视,他给方致远说,你让市委办的同志们在家里查一查这个电焊工人张伟的事,明天一早用传真把材料传到酒店来。</p>

办公室的效率是让人放心的,第二天8点刚过,有关张伟的材料就从山阳传到南澳。</p>

吴天然一看,这份材料显然是用通讯报导的形式来介绍的。</p>

这是焊接行业一次高规格的聚会——全国焊接协会成立十周年庆贺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八方人才荟萃,九州能手云集。会议登记册职务职称一栏里,随便看去,都是高级工程师、教授,只有一个人的名字后面大方清晰地填写着“工人”二字,就是这个唯一的工人,在会议结束不久,接到通知,其论文荣获“全国十佳”。</p>

这位工人就是张伟。</p>

接下来的两年里,他又成功研制出“选矿用耐磨弯头”和“选矿用耐磨阀门”,1995年获得国家两项专利,后一项被中国专利局评为中国最新、高、精2000项专利技术之一,荣获“当代专利科技成就博览会”银奖。</p>

一位普通工人二十八年如一日,无私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并以对知识和技术的执著追求,由一个没毕业的中学生,成长为中国产业工人中出类拔革的“专家型工人”、“工人身份的专家”。他就是K省龙腾煤业集团小田庄选煤厂管工班班长张伟。</p>

要于好工作,就得掌握过硬技术。</p>

1970年17岁的张伟初中没毕业就进了原山阴市矿务局小田庄选煤厂,当上了一名电焊工。一次,领导派他和几个机电工去安装一台皮带秤,需要在角钢上焊几个螺丝帽。对焊接技术还一知半解的张伟,不是把螺丝帽烧坏,就是焊上一碰就掉。几个等得不耐烦的机电工开玩笑地奚落他:你也叫电焊工,连这么简单的活都焊不上。一句话羞得张法满脸通红。</p>

张伟憋足劲要争回这口气。当时,山阴市矿务局已经是全国知名度很高的企业,满腔豪情要在这里奉献青春的张伟,深深感到了学技术的重要。父亲早亡,母亲鼓励他:人生在世,得有一手真本事,才能有所作为。</p>

焊接在企业应用广泛,头戴焊工帽,手拿焊枪,是宣传品上常见的工人形象,但是电焊这个活儿,当张伟下决心掌握时,才发现这门看似只是实用的*作技术,其实涉及到物理、化学、数学等多门学科,是个心到手才能到的行当。</p>

“我的运气好,”张伟说,当时山阴市的“焊接大王”林留根师傅就在选煤厂。小张伟成了他的影子,白天认真琢磨师傅的每个动作,苦练基本功,晚上借来高中课本,一册一册自学。</p>

最难办的是电焊专业书,那时的书店里根本找不到,张伟四处搜寻,终于从一个老工程师那弄到一本。他如获至宝,熬了几个通宵,硬是一字一句全部抄了下来。至今,他的书箱里还有二十多册这样的“手抄本”。通过一段时间的苦读,边学边练,随着案头学习笔记本的高高爆起,那杆原先不听话的焊枪慢慢被“驯服”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张伟的焊接技术在全厂30多名电焊工中拔了尖。</p>

几年后,在山阴市组织的首届青年工人技术大比武中,张伟以魔术般的“绝活儿”技压群雄。1984年,他以精湛的焊接技能,被吸收为全国焊接协会会员,并当选为山阴市焊接协会副秘书长。</p>

1985年,张伟被厂里选送到西安交大机械焊接专业进行为期一年半的进修学习。为了跟上班里的学习进度,张伟不得不“笨鸟先飞”,多受苦累。在他的书包里,天天装着搪瓷碗和一把调羹,为的是从教室到食堂“两点一线”省时间。早上从宿舍出来,深夜才回去。有时累得实在睁不开眼睛,就用清凉油“刺激”一下。一年时间里,他用去了100多盒清凉油,修完了大学本科焊接专业四年的13门课程,门门成绩优良。</p>

1986年,张伟又回到了他工作过的小田庄选煤厂,如虎添翼,焊接技术快步长进,几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p>

山煤集团职工总医院为给一位患者的肿瘤注射药物,急用200毫米的注射针头。张伟闻讯赶来,*起焊枪,转眼功夫,3根长70毫米的细针头“变”成了一根完美无缺的长针头。围观的人群惊叹不已。</p>

这些年,张伟在焊接领域的成就用硕果累累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1990年,他的论文获“全国十佳论文奖”;1991年、1993年连获两项发明专利。</p>

张伟说,小田庄选煤厂是我的“家”,为工厂的兴旺和发展,出力流汗,是很自然的事情。</p>

大学学成归来的张伟,科技知识给他装上了金色的汉翼。与此同时,工厂等待他的,是一副副沉甸甸的担子。</p>

管工班历来是田选的“老大难”,成立15年来,换了11任班长。1987年元月,第十二任班长提出辞职。厂领导任命张伟担任管工班第十三任班长。把为工厂分忧解难视为己任的张伟毫不犹豫地接受了。</p>

张伟是搞焊接的,搞管道是外行,要想带领管工班搞好管道维修,就必须熟悉洗煤工艺流程。为此,他上午8时上班抓紧备料为检修做准备,下午4时上班指挥检修。</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