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辅城南北两翼的郊区,人山人海,挥汗如雨。
为了保住乌克兰最大的城市基辅城,赫鲁晓夫与基辅城内的布尔什维克党支部取得联系,征召了十三万市民,投入到构筑基辅城外围工事的工作中。
十三万名市民,挥动手里的铁锹、镐头,在施工难度较大的地段,工兵们带着炸药采取爆破的手段协助施工。
在基辅城军民的共同努力下,基辅城南北两翼,苏军的阵地纵深从零公里增长到五公里、随后是十公里、二十公里甚至是三十公里。
而在基辅城西面,挡在德军面前的是更加坚固的筑垒地域。
这些筑垒地域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开始动工修建,42年开战前,经过抢修,早已完成全部施工。
基辅城西面十五公里处的两个筑垒地域,由两支筑垒部队负责,每个筑垒部队标准编成为:筑垒地域指挥机关、3个独立机枪营、1个独立通信连和1个工兵连。
此外还编有1个炮兵团(3营制)和6个暗堡炮兵排。
随着战争爆发与德军的逼近,筑垒地域各部队和分队即转入战时编制,额外又加强2个独立机枪营、1个机枪连,并将独立工兵连和通信连扩编为营,将各暗堡炮兵排扩编为炮兵连。?
作为基辅城外最先接受德军炮火考验的防卫者,两个筑垒地域得到了一个步兵师、四个防空营与两个反坦克营的加强,来自空军的导航队也入住两个筑垒地域,随时可以与后方的机场联系,获取空中支援。
巡视过两个筑垒地域后,赫鲁晓夫坚信,德军不丢下一两万具尸体,外加三倍数量的伤员,根本无法突破筑垒地域。
离开筑垒地域,赫鲁晓夫正要登上轿车离开,忽然听到头顶传来飞机引擎的轰鸣声。
抬头看向天空,就见两架体型小巧的飞机正盘旋在天空。
“是德国人的飞机,机翼上有铁十字。”赫鲁晓夫的副官说道。
“不要理它们,它们只不过是侦察机而已,我们走。”赫鲁晓夫轻蔑地说道。
正如赫鲁晓夫判断的那样,两架德军侦察机没有发动任何攻击,只是盘旋在基辅城附近的空域。
很快,地面上便响起连绵的炮击声,高射炮弹在天空中爆出无数灰黑色的硝烟,两架侦察机突然受到惊吓,掉转机头摇摇晃晃地逃离基辅城。
地面上,辛勤施工的市民们,仿佛没有意识到刚刚发生过什么,对他们来说,刚才的场景在最近几天司空见惯。
赫鲁晓夫的轿车进入基辅市区,自西向东横穿全市时,赫鲁晓夫看到车窗外的大街两侧,到处都是身穿各式便服,身背步枪,排着长队,跟着军官前进的市民,其中尤其以工人占多数。
在赫鲁晓夫看不到的中心体育场,红星公园等地,更是停满了满载弹药的嘎斯卡车,来自全市各地的市民,在军方的办公桌前排起长队。
经过统计之后,每个主动报名参军的市民,接过办公桌旁士兵递来的武器。
一支莫辛纳干步枪,60发子弹,两枚1914-30式手榴弹。
带着这些武器,志愿者们随后被编入一支支民兵营。
所有的民兵营,士兵总数超过了六万人。
志愿者中,大约四千多名的女性被单独编制,去接受护士、接线员或者是无线电员的培训。
赫鲁晓夫看不到这一切,却清楚地知道报上来的数字。
穿过第聂伯河上的跨河大桥,赫鲁晓夫回到自己的司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