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都市言情>创业实战白皮书> 第二章 选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章 选择(1 / 2)

创业实战白皮书 宁波大虾 更新时间 2021-09-22

 半小时的采访很快结束,高明亲自将两人送到电梯口,等他们进电梯关上门后才回到办公室。

视频会经过修饰,然后在一个星期后的宁波电视台甬商名人堂栏目播出。

高明记得五年前第一次进这个栏目时,只有一句新年祝福。过年在家,他还很兴致勃勃地等在电视前看了。

后来随着企业越做越大,采访的时间增加,他反而没有兴致去看自己的专访。

人总是会随着人生的经历而发生不同地变化,而高明,在经历了各种困难之后,对名利却是越发的淡然。

这次的专访其实是有区别于前两次的,高明特意与节目组沟通,加入了关于创业的内容分享。

因为明白创业的艰辛,所以他希望后来者可以少走些弯路。

前些时间郑州的一场暴雨,能看清很多东西。

灾难面前,冲在最前方救苦救难的不是观音菩萨,而是人民子弟兵!

扛起大任支援灾后重建的不是有些人眼中的“洋爸爸”,而是中国企业家!

还有些假洋鬼子真只干鬼子才干的事,而我们的中国明星则早已默默地为抗灾出力。

为何我中华民族可以在战后短短七十二年就能屹立在世界中心?

看到地铁中轮流托举孩子的双手;看到不顾自己生命跳入洪水中救人的身影;看到救人之后默默离去不知姓名的背影;还有那一群小小的身子在风雨中告知路人不要前进。

无论老少,都在默默做着觉得理所当然的事。

所以,需要再回答吗?不需要了,因为答案就在每个人的心中。

高明觉得自己应该还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哪怕只帮助到一个人,高明就觉得这十余年来的奋斗终于有了意义。

“toells,”高明站在办公室里的落地窗前,遥望远处滚滚东流的甬江,嘴里又念了这个词,思绪不仅拉回了十三年前。

十三年前,2008年,这是非常特殊的一年,因为这一年,sc省的zc县爆发了震惊世界的里氏82级大地震!

八万多人不幸遇难!37万人受伤!举国悲泣!

现在有很多拆迁户,也见过房屋拆迁后留下的废墟,但是你能想象一座城市在瞬间变成这样的废墟吗?

而废墟下面埋着活生生的人!

十几万人!

高明坐在电视前默默地看着。

数不清的尸体不断地被解放军战士从废墟里搬出来,血肉模糊的画面和震天动地的哭声是那几日的主旋律。

老人失去孩子,妻子失去丈夫,孩子失去父母……

下雨了,即使隔着数千里,高明觉得头顶上的乌云就是从四川飘过来的,那雨,则是无数人眼泪。

眼泪落到屋顶,从残破的瓦片里渗透了高明家这座老房子,滴进屋里。

高明熟练的拿了个塑料桶接水。

换瓦片,做防漏,需要三千元。

而房梁也需要加固,毕竟这套房子已经到了天命之年,年纪确实有点大了。

再不加固一下,那么今年就是举家飞升的好年份,飞升之日就是台风登陆之时。

“要不,咱家屋顶再缓缓?”

高明一家通过了决议,反正漏了这么久的雨,大不了再漏几个月而已。

三千元也没那么好存的,没有意外发生两个月就够了,要是来个红白喜事,乔迁满月啥的,就要顺势后延了。

次日,高明去了县城捐了这三千元。

雨下了好几天,高明一家的心情和这不断滴进屋里的雨水一样稀里哗啦。

“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啊。”高明的母亲叹了口气,她在盘算着盖房子的钱需要存多少年。

“我们一家总收入是五千,吃饭一千五,水电煤气两百,明明每天上班一个月至少一千生活费。三百应急金。怎么算都只能存两千一个月。”

按这个收入,盖房子成本不涨的情况下,十年后可以拆了这里重新盖一套。

这个沉重的话题让一家人当晚都没怎么说话。

深夜,屋外传来雨滴敲打瓦片的声音,滴滴答答,正如在床上辗转反侧高明的思绪。

要怎么样才能赚更多的钱呢?

高明想来想去,只想到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是去更大的电脑公司,做更多的活,凭自己的技术,混个两千一月不过分吧?(当时高明的工资是一千八,不包吃住。)

而且大公司听说会包吃住,这样工资基本上能全部存下来。

另一条路则是转行。

宁海号称中国模具之乡,不是吹的。宁海的模具技术可以称得上出神入化了。

所以宁海有一个高技术高收入的群体,那就是模具编程的师傅,混得最差的也有5000一个月,高的都能达到一万以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