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被称为贞观革新的大型政治行动一直延续了好几十年,最是在贞观朝的后半期。以至于后来的帝王们也在延续着贞观朝的改革措施继续前进,大唐的改革出现在朝廷立国之初,所有的利益都没有定型,利益团体还并不稳固,也并没有产生牢固的政治团体的时代,朝廷官员尚且斗志昂扬,这个时期的革新,产生了比商鞅变法更要重要的影响。
劳动改造,军事大学,经济战争的构想。鼓励生育。开发江南,开发山东,百万大移民,伤兵与军属的具体安排措施。疗养院的设立。有史以来第一次女子工作的出现。社会福利体系的建设,灾难预警的完善,府兵制的革新。文化改革的行动……
从贞观四年开始,这些改革措施一项又一项的出台,朝廷原有的机构完全无法适应这些改革措施,李二陛下运用自己的权威和权力设立了不少新的机构,裁撤了一些不需要尸位素餐的机构,将朝廷从里到外打造了一遍,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因为这些改革措施有不少是永远也完成不了的,还有不少需要永远保持,因此对于整个社会都带来了极大的变动。
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行动,在贞观朝相对稳定的环境当中,猛烈运作起来,这一时期整个朝廷都在老老实实的做事情,所有官员都化身干吏按步就章的做事情,每一天从尚书省下达的指令老老实实的完成,老老实实的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敢有丝毫的疏忽,生怕一旦疏忽都会面临被撤职的危险。
这种情况就好像张居正改革时期一样,都是一个朝代少有的官员老实本分,朝廷党争并不尖锐的时期,相对安稳,朝廷里的官员忙碌,没心思政治斗争,地方官员更忙碌,需要亲自落实这些事情,没心思祸害百姓,李二陛下将朝中御史遍地洒出,到处监管官员,遇到不合格的官员可以先撤职后上报,遇到罪大恶极的有先斩后奏之权,这一下所有地方官员被吓得更不敢乱动的。
和张居正改革不同,张居正时期明朝已经立国百多年,很多事情都已经难以应对,朝中利益集团稳固,太监势力强大,张居正的改革措施步履艰难,饶是如此张居正依旧获得了相当程度的成功,就更别提大唐如今千载难逢的好时机,没有党争,没有尖锐矛盾,社会矛盾不突出,利益集团矛盾不尖锐,皇帝权威足够,一心改革,改革措施符合从上至下几乎所有集团的利益。
所以反对的力量从山东士族被扫平之后就渐渐消失,绵软无力,难以为继,这一时期几乎所有官员都支持改革,大力推行,改革的总策划师苏宁并不是总指挥者,不像历史上其他的著名改革行动中策划者也是指挥者的情况,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庆历新政等等,苏宁是安全的,作为主导者的李二陛下更是安全的,贞观革新的阻力出乎意料的小。
加上劳动改造行动已经覆盖了关中地区全部,山东地区大部和蜀中、江南一部,深得人心,加上这些改革措施百姓们也能得到很多的好处,前所未有的大局面在大唐全面展开,这一局面更将长久的维持下去,开发江南和华北任重而道远,不是一代帝王就能完成的,政策持续下去,成为惯例,后代帝王自然也会持续下去,开发不停止,进取不停止。
足够的农业革命和商业革命带来的成果会给大唐带来足够的底气,粮食和财富的充足,会给改革派足够的底气,就算是持中立态度的保守派和持不合作态度的反对派也不得不承认,贞观革新给大唐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短时间内已经可以看出一二,立竿见影的改革措施不在少数,但是长时期看来,这种改变更加明显。
比如朝廷推出的菜篮子计划,按照苏宁提出的油料作物大种植的构想,被一些新锐官员高度重视,经过研究和实地考察之后,这些新锐官员接连提出了丰富除了粮食之外的各种食品的建议,比如各种肉,比如各种蔬菜,因为养殖和种植量不足,大唐长期缺少副食品,而将目光一直注意在粮食产量中,但是一直被忽视的是,肉类和加了油的蔬菜,比之粮食,更能抗饿,副食品充足之后,何需担心百姓吃不饱肚子?
一味的重视粮食产量,而粮食恰恰是耗费量最大、最难以饱腹的食品,当前形势下,大力发展副食品,让更多可以饱腹的副食品进入百姓家中,才是走出粮食困境的不二妙招!肉类和蔬菜,只要数量够了,何须担忧价格下不来?物以稀为贵,这才是最主要的。
菜篮子计划应运而生,苏宁得知后愣了大半晌,随后摇头笑笑,谁说古人笨?自己只是提出了一个构想,就能被其他官员想到扩充副食品占有量以改善生活的招数,自己何须提出那么多的改革措施?
贞观七年,一个大时代的开启,必将带来一段伟大的传奇。(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