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况淡然一笑,道:“凌公太过赞誉了。”</p>
南宫吟一捋长须,眼中深邃而悠远,淡雅道:“先生所论博大深宏,在下试言一论,有不到之处,还请指正。”</p>
荀况儒雅一笑,道:“大师过誉,还请不吝赐教,学生洗耳恭听。”</p>
南宫吟也不客气,侃侃而谈道:“先生开篇即言,‘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贱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好声色焉,顺是,故**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欲、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矣。’这段性恶论和**论二位一体假说,既有其独特性,又有其合理性,后文的分析更是一针见血,可谓淋漓尽致,确如所言,人生不能无欲,而**之满足却受到物质条件的制约,物欲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人类生存所面临及必须解决的问题,为了不使满足**的追求损害人类的根本利益,既适当满足人的**,又把它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就必须建立一种行为规范和一系列习俗,来调节和规范人们的各种行为。”</p>
……</p>
随后南宫吟、凌云志和淳于髠又分别从文化的意蕴、制度的规范和社会的规范三个层面分别对荀况提出的礼制之学进行了评论,并提出了自己的补充见解。</p>
四人时而争的面红而赤,时而拍手相欢,时而高声以争,时而娓娓而谈,这一番讨论足足讨论了三天,足未出户,最后达成一致,凌云志、淳于髠、南宫吟欢欣而去。</p>
西元前1年,己酉,桂月二十九。</p>
《荀子礼制》印刷版终于面世,凌云志亲自作序,阐述礼制思想对现实和未来的深远意义,并劝勉后人,不可机械地曲解《荀子礼制》的内涵,免于执于一端的弊病,使礼制思想保有其弹性和先进性。</p>
淳于髠、南宫吟、郁林、公输梨、席季、施英、尹文等诸家大师,分别在序后,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留言。</p>
此书一出,天下轰动,诸子各家有褒有贬,儒家内部也产生了很大的争议。</p>
各国王廷则对此书默然,不屑一顾。</p>
凌云志不管各国学者的反应,在整个领地、燕地进行了普及教育,并召开朝会部署各府各司参考礼制的思想研究制定未来国家的各项律令制度。</p>
在凌云志的大力推行下,礼制思想逐渐深入人心,成为未来国家治理的两**宝之一,为政通人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极大地促进了政治、经济、文化的飞跃发展,使汉国率先步入修文演武的文明、高速发展轨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