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武侠修真>出道入释> 第113章 质性自然 归去来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3章 质性自然 归去来兮(1 / 2)

出道入释 大荒真人 更新时间 2021-09-12

 飞在葫芦庄园里,熊清浦吟诵着这首诗,突然觉得自己这段时间的做法很有些可笑。kenwen.

想想自大劫以来这近两年的时间里,在外面则为俗事奔忙,心为物役、心随境转;

到了世外桃源一般的葫芦庄园里,为了要结成金丹,马不停蹄地修炼。

潜意识里,还是没有完全克服自身的仿佛与生俱来的“慢心”,似乎总想证明什么。

以这种心态去干别的事或许没问题,但以这种心态修真求道,虽然可以勇猛精进,但终究落了下乘。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己身处大自然,却视而不见,在这里待了大半年,竟然绝大部分时间都在修炼。

甚至刚才成功结丹了,还想接着进行金液炼形,然后10月“养胎”,结成元婴,以修成地仙。

但如果一直这样下去,长年累月大部分时间都在修炼。即便长生不死,即便修成圣人,又有什么意思?而且,现在炼成了金丹,增强了实力,那又如何?

难道去称王称霸?以自己的心态和性格,还不是与从前一样?

真正结成金丹后,发觉原有的想与释清福、葫芦较一下劲的想法十分可笑。

人生就这样在奋斗奔忙中匆匆而过了。即便现在就成天仙又如何,只能让自己更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更脱离现实,更快地离开这个世界而已。

自己的人生才过了20多年,修真也只不过五年多时间,何必着急?

即便不提外面社会的精彩和将来人生的精彩,即便就是这大自然的美景,也值得自己闲下心来好好品味。

自己修真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成仙吗?现在他可以明确地回答不是!

其实,他本来的目的是为了逍遥自在、清净无烦恼。

看了很多书,加上乌有真人的教诲,他早就明白神仙也是人,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就有江湖。

如果心态不改变,即便成了仙,也照样只是一个破坏力更大、烦恼更多、更难消除的凡人而已。

他运起元神,可以坐忘、可以齐是非、泯物我,但其实是走了捷径,并没有真正消除烦恼根源。

而且,心中还存着勇猛精进的念头,还有修炼的**,想要达到更高境界,其实是背道而驰的。

就这样,在结成金丹之后,高兴了一阵,突然兴尽悲来,而后他放下了,也悟了。

这一刻他真正可以说是“噪性化真性,人心变道心。”从前读过的道书丹经中的许多名句、至理随着自己的感悟一一闪现出来。

其实,他产生这样的感悟是因为他结成金丹后,境界又上升了一层,所以开始对自己从前的境界开始否定。

这个很正常,人就是在不断的自我提升同时也自我否定中前进的。

他结丹后,虽然元神修为还强过结丹修士应有的境界,即“性’还强过“命”,但相比结丹之前的悬殊差距,已经好多了。

性命双修之所以是修真的无上大道,是因为万物皆有阴阳,人的身体内性和命也构成阴阳。只有阴阳和谐方为正道、大道。

如果“性”强过“命”,即元神过于强大而无命宫支持,就会虚神狂慧,满脑子不切实际的普渡众生的愿望,就如同熊清浦之前还妄想在天地大劫中当救世主一样。

相反如果“命”强过“性”,就会浑身充满精气和力量而没有足够的元神心性力量压制和驾驭;

就会不知不觉变得**强烈和无法有效控制自己的力量,就很可能充满破坏**。

所以,一些小说中描写的依靠丹药或者掠夺别人的金丹、元婴而短时间提升功力的修真者,

如果按常理来看,如果没有足够的心性或元神修为,其实是是祸非福。

就好比一个小孩舞刀弄枪容易闯祸和伤及自身一样。

所以,现在熊清浦结成金丹,命宫修为大涨,体内阴阳接近平衡,也就更近乎道,从而产生感悟,“觉今是而昨非”了。

他决定今后的修炼不再着急,不再追求效率,不再标新立异,老老实实按丹经的记载,每天按照天时修炼,完成修炼任务就悠哉悠哉地在葫芦庄园中过着田园生活。

不管如何,活在当下才是最重要的。他想起自己修行了四年多时间,大部分时间还是在不停地奔忙,也不知忙些什么。

弄得连欣赏身边风景的时间,孝养父母的时间好像都没有了。现在成功结丹后,更是2014年春节也过去了,自己两个春节都没有去陪父母过了。

如此劳碌奔忙,实在有违他当初发心修行的初衷。更何况,接下来的金液炼形,也不拘时间、不拘地点都可以修炼,何必一直闭关?

而且,修仙了道也未必一定要隐居避世的。《悟真篇》有云:“大丹之法至简至易,志士若能修炼,何妨在市居朝。

劝后学,须猛鸷,莫徒抛家住他地。妙道不离自家身,岂在千山并万水。”

孔子也说过:“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而非道也。”修真了道是长期的事业,不在乎形式、地点。

如果闭关后远离红尘能静,而到了红尘之中就静不下来,说明离道还很远哩。换句话说,就是还不能知常。

所以,这一刻,他找到了自己的心灵家园,决定真正为自己活一次。

先圣有云:“人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

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

所以,熊清浦决定不为什么普渡众生、不为责任、也不为证明自己、当然也更不为**活着。

单纯只是为了自己“质性自然、性本爱丘山”的本性活着。所以,他突然觉得闭关修炼的关键不在于环境是否封闭、不受打扰,而在于自己的心是否真真正正能够静下来。

正如先圣所言:“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修身何需深宅?

腹饥而食,体乏而息,日出而作,日落而寝。居家何需众役?顺自然而无为,则神安体健;背自然而营营,则神乱而体损。”

于是,他突然想家了,毕竟,家人不仅是一种责任而已,而且还是心灵的家园。

虽然将照顾父母的责任推给了葫芦,看似与自己没有区别,但是剖析自己的本心,孝养父母真能让人替代吗?

所以,熊清浦提前出关了。他不知道父母他们是否在葫芦庄园里,于是就向着庄园中的家的方向走去。

这一刻,他的心是欣喜的,同时也是清净的。他想到了《归去来兮辞》,他现在不正是“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